讀書是完成生命自我救贖的一種方式,就像溺水的人渴望抓住救命的稻草——肉體在喧囂的世俗里下沉需要憑籍形而上的力量來提升和拯救。書就有這樣的浮力——讀的書越多,承載肉體的浮力就越大,完成泅渡和救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然,這需要具有審美的眼光和辨析的能力,否則,就如菲爾丁所言:“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會把你戕害”。
讀書增長才幹,開闊眼界,明白事理,陶冶性情,改變命運,“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弗·培根),惠普爾也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讀書的用意之大已無可辯駁。物質生活的殷實逐步把人們的精神生活引向豐富,人們由生存需要向發展需要邁進,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有賴於通過讀書實現。個人素質的提高,心靈世界的充實,精神壓力的緩解,社會地位的進步,都與書有着密切的聯繫。在越來越多的汲取知識營養的方式中,讀書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種。和其他浮光掠影式的速食文化快餐相比較,讀書滋養、凈化、提升靈魂的作用最明顯。
當今世界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互聯網的普及,影視文化快餐的泛濫,也影響着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人們一度更多地注重眼前的利益,追求“短、平、快”,思想浮躁已成通病,能夠靜下心來耐住寂寞堅持讀書的人日趨流失。然而,事物的發展總是辨證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獲取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能力的大小最終取決於人的精神素質的高低,從書中汲取營養的多寡,決定了一個人能夠走多遠。因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對此,弗·培根說的好:“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能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據報道,一些功成名就或者獲取豐厚物質回報的成功人士又坐回了課堂——後勁不足使他們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而更多的人則是在生活中從書里認識自己,塑造自己,汲取精神的力量。俄羅斯當代著名作家尤里·邦達列夫說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話:“一個人打開一本書,就是在仔細觀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鏡子深處尋找着自己的主角,尋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別人的命運、別人的勇敢精神與自己個人的性格特點相比較,感到遺憾、懷疑、懊惱,他會笑、會哭、會同情和參與——這裡就開始了書的影響。所有這些,按照托爾斯泰的說法,就是‘感情的傳染’。幾乎在每個人的命運中,印刷的話語都起了無與倫比的作用。最值得遺憾的人就是不曾醉心於一本嚴肅的書的人——他拋棄了第二現實和第二經驗,因而最終就縮短了自己生命的時日”。
當代中國正在大力倡導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的內涵是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我心靈的和諧。自我心靈的和諧是實現其他和諧的基礎。“讀書在於造就完全的人格”(弗·培根),雨果也說過:“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試想,在以數字化為特徵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格缺失,心靈空虛,素質低下的人能夠演奏出與社會、自然、他人和諧的音符嗎?構建和諧社會,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好書的滋養。
讓我們記住契訶夫的忠告:“學問是光明,愚昧是黑暗。讀書吧!”
讀書 標籤:讀書作文 讀書計劃作文 讀書筆記作文 讀書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