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到了!”車廂里,我旁邊的幾位同學興奮地嚷起來
我一下子蹦起來,一邊探着頭朝前望,一邊着急地問:“哪兒!在哪兒?”
“喏,在那兒!”
我順着身邊同學手指的方向望去,啊!看到了,看到了,那橫跨大河南北的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那銀灰色的橋身像一條寬寬的腰帶,束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黃河上,給洶湧澎湃的黃河增添了風采。“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出龍門。”如今人們正在征服黃河,又一座現代化的大橋竣工了!
我們乘坐的汽車順着引橋越升越高,地面上的房屋越降越低,我向車窗外望去,遠遠地,看到了矗立在橋頭右側的橋名碑。黑色大理石上,鐫刻着鄧小平爺爺的親筆題字:“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這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流金溢彩,光耀奪目。
汽車“呼”地一下開過橋名碑,駛上正橋,在寬闊的可以並排行駛四輛卡車的公路上向北疾駛着。迎面開來的車輛,一輛接着一輛,兩側的燈柱弓着腰,一對對流水似地向後閃去。前面的路望不到盡頭,好像永遠也走不完似的。不知什麼時候,同學們興緻勃勃地數起路燈的個數來了:“37、38、39……”車廂里很快又有許多同學加入了他們的行列:44、45、46……”
舉目向遠方望去,一幅美麗壯觀的“畫卷”躍入我的眼帘,只見黃河水滾滾向東流去,水面上波光粼粼,反射出耀眼的陽光。遠處,水天融為一體,只有天邊的水流反射出一道刺眼的白光。這“畫卷”讓人覺得是一首立體的詩,是一曲凝固了的音樂。
不知不覺,汽車行駛到了橋的北端。老師講,橋有5公里多長呢!我不禁吃了一驚,暗想:怪不得走這麼長時間。
汽車又往回行駛到橋中央停下來,我們依次下了車,站在橋面上,手扶着欄杆往下看,看到了稍稍突出橋面邊緣的橋墩。又側過身子向前看去,這一下子可看清楚了:一個個巨大的橋墩,恰似一隻只巨龍的爪子,深深地插進急流之中,穩穩地托住了這條鋼鐵巨龍。
這時,老師向我們介紹說:“這座大橋有138個橋墩,都有65米深,相當於20層的大廈那麼高。下面,我來給同學們講一下工人叔叔建造橋墩的故事……”
聽着老師講的故事,看着那堅實的橋墩,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情景:造橋墩用的鑽頭被石片卡住了,潛水班的叔叔們主動請求下水搬石片。石片被陷在爛泥里,搬不動,叔叔們就用手一點一點地摳,戴的雙層手套都被磨破了,兩手也被磨出了鮮血,但工人叔叔還是頑強奮戰。就這樣,輪番下水98人次,叔叔們用雙手摳出了50多萬斤石片,終於建造好了一個個橋墩。
我不禁為工人叔叔那種頑強拼搏的精神所感動。在建造過程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英雄人物,正是這些英雄人物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假如不是這樣,建橋的工期怎能如此神速,比原計劃縮短20個月呢?
站在橋上,手扶欄杆,我不禁浮想聯翩:48年前,國民黨反動派在這裡扒開了黃河大堤,致使河水泛濫,黃河兩岸的勞動人民受盡了苦難。今天,就在當年決口的地方,一座雄偉的黃河大橋越激流,跨險灘,巍然飛架在黃河兩岸。在這座大橋上,凝聚着多少工人叔叔的汗水和心血呀!我們的祖國正在向著“四化”大踏步地邁進,這座在世界上居第二位的黃河公路大橋的建成,不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嗎?啊,大橋,你是一個偉大時代歷史變遷的見證;是人民向現代化邁進的壯舉;是矗立在人們心中的豐碑!
“上車了!”喊聲把我從沉思中驚醒。
汽車往回行駛着。我透過車窗,又回頭望了一眼那雄偉壯觀的黃河公路大橋。啊!再見了,時代的驕子;再見了,一座造福於人民的大橋!
【簡評】
黃河之水天上來。作者卻選擇人造的黃河大橋與之相匹配,相映照,象徵著人對自然的利用,人對自然的征服。
文章一起手就十分有氣勢,用幾位同學興奮的嚷,“我”急切的問,造成一種懸想,渲染一種氣氛,然後寫:“那銀灰色的橋身像一條寬寬的腰帶,束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黃河上,給洶湧澎湃的黃河增添了風采。”就像大將軍出場前先來了一通鑼鼓。
文章的後部分又通過建橋工人的故事和舊時代的黃水泛濫,使主題得到了深化,讓讀者對大橋有更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