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來看,本文描述了青蛙跳出井后的所看所想,語言較生動,結尾處寓意頗深;從行文來看,作者能夠按“井底之蛙”性格發展的邏輯,想象“井底之蛙”的言行,並通過情境感知,把握住原文情節的線索,調動已有的知識和表象積累進行想象,從而創造出一種源於原文而又不同於原文結局的意念形象,因此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篇續寫是成功的,尤其是反其道的結局(成為一隻博士青蛙)則令人耳目一新。全文語句流暢、表意清楚、中心突出,對“井底之蛙”達到海邊的情景詳寫,起到了回扣原文的作用。當然,本文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個別地方用詞不盡貼切(見文中標識),但作為考場作文,應評滿分,不能因為有孩童的口吻以及個別地方存在口語等原因扣分。
專輯指導老師:朱雨欣
“井底之蛙”自從發生了那件事,便(覺得)整天無臉見人,躲在井裡,怕自己一出井,就受(其他)動物嘲笑。 (扣住原文展開,符合續寫作文的要求;這裡的“受”若改成“被”更貼切。)
然而,那一個使他命運發生轉變的日子終於來了。那一天早上,“井底之蛙”和往常一樣,正在井裡睡覺,一隻過路的山羊卻把他叫醒了,問道:“青蛙老兄,你知道通往東海的路昨走嗎?知道的話,帶我去好嗎?”這一下可提醒了青蛙:上次bie(鱉)來的時候給我留下去東海的地圖,那我可不是可以帶山羊去嗎?而且,我也可以借當導遊的借口去井外見識一下。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方法,哈哈,真是天賜良機!想到這兒,他迅速打包好行李,躍出井外,跟山羊一起上路了。 (緊扣原文相關素材,展開情境想象,既補寫出了“井底之蛙”的性格,又因為先前鱉留下的地圖而使得事件本身的發展符合邏輯。)
在前往大海的路上,青蛙遇到了織布鳥、小山雞、大黃狗等許多老朋友,這些老朋友不僅沒有嘲笑他,還像以前一樣跟他友好的(地)問好。這時井底之蛙才發現自己以前都錯了,同時他也明白了,只要自己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好朋友就還是好朋友。 (略寫路途中所見所聞,突出內心的感受,為下文埋下了伏筆,“只要自己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這句成為本文中“井底之蛙”結局的關鍵原因,也正是因為作者提前交代了這個原因,使得它成為“一隻博士青蛙了”不會顯得突兀。)
在之後的旅程中,“井底之蛙”和山羊也遇到不少困難,但都被山羊和他勇敢機智地化險為夷。 (對路途中的困難雖然一筆帶過,單符合本文結構要求,同時還起到了服務主題的作用——提醒讀者解決困難增強了“井底之蛙”的閱歷,這同樣是成為“博士”的關鍵原因。)
在走了三十幾天充滿艱辛與困苦的路程,“井底之蛙”與山羊到達了海邊,大海果然像bie(鱉)說的那樣壯觀、遼闊,然而,他們看到的另一個現象(情景)更使他們驚訝得合不攏嘴——沙灘上、海面上,到處都是水族動物,他們高舉紅布條,紅布條上寫着:熱烈歡迎青蛙、山羊!見到他們到來,水族動物都喊起來:“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看到這場面,“井底之蛙”與山羊激動地走向沙灘,卻見(這時)bie(鱉)迎面跑來說:“青蛙老兄、山羊老兄,我們早就料到你們會來,看到那幢別墅了吧,是我們特意為你們準備的,你們以後就往下來吧!”“井底之蛙”與山羊連忙高興地點頭稱是(說謝謝)。 (段首過渡自然。海邊情景的詳寫和“鱉”的出現,回扣了原文,使得續寫與原文渾然一體。“點頭稱是”改成“點頭說謝謝”更貼切,因為“鱉”是在告知青蛙、山羊已經特意為它們準備了別墅。)
從此,他們倆就住下來了。如果你以後在東海邊看到一幢海濱別墅,那就是他們的小屋,如果你想拜訪他,可別叫他井底之蛙了,因為他不再是那個知識短淺的青蛙了,而是一隻博士青蛙了! (續寫故事就是更好開發同學們想象力的最好的寫作文方式之一,本文的這個結尾雖然談不上意蘊十分深刻,但因為打破了“井底之蛙”這個成語對人們的禁錮而成為本文的出彩之筆!或許有一天,“井底之蛙”會因為作者的這篇續寫而成為褒義詞。)
考場想象作文:“井底之蛙”躍出井后…… 標籤:井底之蛙作文 [井底之蛙]續寫作文 想象作文 青蛙跳出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