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什麼?很多人都會說:就是說話嘛。對,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它讓不同的人彼此了解,互相溝通,共同合作。但是,我們也知道,由於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緣故,人們的語言並不能通用,比方說,就漢語來說,你寫出來大家都認得,但你要說出來,可能就連離你才幾十里路的人都聽不懂了,於是我們使用了普通話,讓大家都能明白。如果是不同的語種呢?可能大部分人會說用英語交流,但世界上絕大部分人是不同意用英語作為國際普通話的,在德國,會英語的德國人卻不跟外國人用英語講,而用的是德語。據了解,全世界現在大約有五千種語言,有些小語種已瀕臨滅絕,而不少國家更是為了保存自己的民族語言,拒絕外來語的語言文化侵略,據說這種語言的侵略是遠甚於槍炮的深入人的精神的一種侵略,很多人因此崇洋媚外,也有很多國家因此被顛覆。語言的毀滅是一個民族真正的毀滅,大家一定在初中學過都德的《最後一課》吧。我也很欣賞李陽提出來的“讓三億外國人學會漢語”的強烈的民族心。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第89屆國際世界語大會,感受了另一種語言的氛圍。世界語,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外語,就連創造它的人也不例外,所以它不會損害任何一個人的民族自尊心,它主張保留各民族的傳統,在交流上我們用一種共同語作為工具,任何一個人都不佔有先天優勢???這就是語言的平等。其實語言的平等是相當重要的,當我在北京時,我幾乎聽不到北京人講普通話,不管售票員、營業員還是公務員都是打着咕嚕卷着舌頭的北京話,難道北京人就可以因為生在北京而不學普通話?難道要其它地方的人都來學會聽這種並不悅耳的北京話?如果說北京話還算好懂的話,那南方話可就根本聽不懂了。這次跟我住在一起的其中一個是廣州人,他的普通話很糟糕,所以他很少講普通話,一開口就是廣州話,我同他說:“你還是講世界語吧,那樣我聽得懂。”他笑了,然後就用世界語跟我講,看來連國內的人交流都得用外語了。 大家認為學語言就是為了說話,倘若你學的語言你不會說,那又是一種什麼感覺呢?一個移居澳大利亞的華僑告訴我,他雖是研究生,但他學語言的能力很差,在國內他學了二十年的英語還是不會說,到了澳大利亞不能與人進行交流,雖然他在那裡住了一年半后,能說一口純正地道的英語了,但他談起英語時仍不免感嘆:中國人花了不計其數的錢在學英語上面,但卻仍不能脫口而出,哪怕學會了,也只是為了同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交流,而他們根本不用學習就比我們說得好,讓我們無論如何也趕不上他們,似乎我們總處在別人的下面。 不過,在這次大會上,說英語或其它母語的人都會被人鄙視,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不用翻譯的國際大會,因為到這裡參加大會的人都必須用世界語交流。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與會者為了推廣這種國際語聚在了一起,他們之間存在着各種差別,如種族、宗教、信仰、習慣、愛好、風俗、禮儀等等,但他們卻都能夠互相理解,人們用這種語言進行討論、教學。我參加了大會的開幕式、閉幕式、每晚的各類文藝演出,主要參加各種分會,有會話初級、中級班,有合唱班,有科學研討會,有世界語教學會,有世界語經貿會,有國際世界語教師會,有大學講座,有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聽眾會,有《中國報道》的讀者會,有醫學研討,有宗教會議,有魔術表演,有崔氏教學班,等等,各類節目豐富多彩。所有語言無一不是用世界語講的,不同的分會有不同世界語難度,有的水平不高的就參加一些簡單的項目,語言水平高的則參加較難的討論等,七八個分會場同時開設,任由選擇聽講。 在會議間歇或其它的休息時間,如中午、晚上、會前會後等,我們不同膚色民族的人就在大廳的各個坐椅上交流,雖然我們只會一兩種外語,但我們卻做到了與使用各種民族語的人的交流,而且毫無阻礙,我們一起合影留念,互相交換名片、禮物、簽名、寄語,了解對方的各種文化歷史及自然社會情況,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流看法、討論合作方法,有的人也利用這個機會進行經貿洽談。 大會中較為醒目的是大會的志願者,他們都在義務為他人做一些嚮導、諮詢等服務,其中有西安翻譯學院的數十名學生,他們是在兩個月前開始突擊學習世界語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學會使用一種外語,可見世界語的簡易,我們看到了他們在與外賓交流中快樂的樣子。微笑和快樂也是整個大會最為奪目的光彩。 我們感到了地球是如此之小,遠隔重洋的人距離是那麼近,諸多的不同就因為一種共同的語言都統一了起來,這不是一種偉大的創舉么?一聲問好saluton,大家便都已成為amiko(朋友)。
語言應該是這樣的(教師手記之十四) 標籤:我就是這樣的作文 我是這樣的人作文 就是這樣作文 我就是這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