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泉州的中秋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拜月娘媽盼好運;筍江泛舟詩意濃;博餅聲中狀元來……而我最喜歡安平橋畔月下看燒塔。
晚上7點,我們來到晉江市安海鎮安平橋附近的空地上散步賞月。咦,橋的不遠處佇立着兩座約三米高、底部半徑一米多的磚塔,,與十幾米開外的白塔交相輝映。我好奇地問:“這裡要舉行什麼活動?”爸爸耐心地解釋:“這是安海鎮一年一度的中秋燒塔習俗。”我趕忙打破砂鍋問到底:“什麼叫‘燒塔’。”爸爸笑着說:“中秋夜孩子們拾碎磚搭成塔狀,塞入柴草點燃,就是‘燒塔仔’的遊戲。”了解什麼是燒塔,我的興趣更濃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兩座尚未點燃的塔。
晚上八點多,月亮升起來了,形成月映古橋的有趣景象。就在這裡,點火令響起,“轟”的一聲,塔內的稻草和木柴被點燃,一陣濃煙過後,大火熊熊燃燒起來。奇怪,圍觀的人群怎麼紛紛往塔里拋撒白色的粉末呢?我想了想,說:“一定是在撒米,希望五穀豐登。”老爸擺擺手,說:“是在撒鹽巴。”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爺爺摸了摸我的腦袋,說:“撒上鹽巴火會燒得更旺,象徵生活紅紅火火。”原來是這樣呀,我高興地向旁邊的小孩要來一點鹽巴,用力往塔里一扔,立刻聽到“噼哩啪啦”的聲響,火苗一下子竄得老高。
多麼有趣的中秋燒塔活動,可我心中還有一個“未解之謎”:“奇特的習俗是怎麼產生的?”爸爸當起民俗專家,說:“元朝時泉州百姓反抗殘暴統治者,中秋起義時以燒塔為號,逐漸演變成孩童的娛樂活動。”
中秋月下看燒塔,我觀賞到圓圓的月亮;認識本地的風土人情;感受到熱鬧、祥和的氣氛,真是一舉三得呀。
福建泉州鯉城區泉州師院附屬小學六年級:洪燁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