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伊人?一方何處?
哲學中有過激烈討論:希望么,現實么,這一吵啊,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古雅典到馬克思,繞了一大圈,在我看來,所以一切的辯論都是在一步步將人從迷茫的思緒中拉到有形的現實里,世界愈發清晰了,唯物主義批判着心外無物,李太白撈月,王陽明閉眼後世界大空似乎都是無稽的,應令人恥笑。
可或許,他們只是在追尋心中希望的路上呢。遁入紅塵,鏡花水月,在現實中追憶希望,方為伊人,是曰一方。
地藏菩薩度化人的方式尤為特別,為人,為鬼,為天龍人或神,他會變成與你身份相同的等位身去接近你,你是君王,他也變為君王,你是乞丐,他也變為乞丐,亦他只諸苦厄於世,便以等位身度苦難,不難看出,在宗教信仰的角度,現實中深藏着希望,希望不高高在上,希望與等位身與你同在。悉達多三十五歲隨空,第六天魔王以惡徒,美色,家人逼之,但佛亦真誠,可見也警示人們,在現實中追尋希望,方可成達,這多少牽挂,挫折不正是殘酷的現實逼着你去放棄心中純凈的一畝三分地嗎?
現實與希望本就想通,相依,人們應該對希望抱有衝動,期盼與嚮往,最美好的,是理想。其美好所在,即是人心對他的溯游尋之,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王介甫的話語很有說服力,為美好的希望的追求盡吾志即可。人為什麼要活着?便是大半有希望在驅動着,面對冷漠的現實,希望總是美麗不可方物的。
天上月是水中月,眼前人是心上人,現實也是鏡花水月,很多人走過,只留下一場經歷罷了,與夢有何異,而夢與現實不同,因天上月遠而不可觸,水中月太近可撈,眼前人芳年褪去,心上人日益思念。看,浙江就是希望。
可鏡花水月也是個中性詞,緣故就是許多不切實際,脫離現實,有違背人類道德的存在,人還是活在現實,希望不可能成為人們的一切,亦不能成為一人唯一的支撐,過分誇大希望亦是不對的,是不能被社會理解與接納的。
伊人,還是要追,一方,還是要去,把持住心中的希望,在現實中,它亦是財富,也可以是人生的高度,合理的鏡花水月也能在精神層面為人創造純凈價值。
鏡花水月 標籤:鏡花水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