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勸我努力讀書,不管他們有沒有讀過那些書,也不管讀書的那些內容是否有用,久而久之,這樣的勸告似乎已成一種習慣,也成了一種你來我往客套的禮儀說辭。
高考那段時間,高頻率出現在耳邊的兩句話:
有人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也有人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不管怎樣,我覺得這兩句話或許可以形容一種極致的狀態,但它只是短暫的過程,不能夠持久,不能維持讀書與其他關係的均衡,則它一定會是病態的。
讀書不該和其他事物始終處於對比的位置,讀書也不會凌駕於一切之上,它是一種溫柔若水的,潤物細無聲的存在。
讀書分兩種:一種是上學,我們也稱“讀書”;一種是閱讀,單純的讀和學。而這篇文章,主要是說第二種。
清代文學家張潮曾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能夠想象,在不同的書裡面,我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看到山河湖海,看到萬里雲煙,看到朝霞夕陽,看到彩虹陽光。可是如果僅僅是為了欣賞而去閱讀,這未必有點大材小用,或者說缺少一種專註的色彩。
讀書應當,可涉獵,可專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