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風雅。――題記
爺爺是個老黨員,祖輩是清朝遺老。他一手將我拉扯大,管教卻很嚴厲。小時不懂事,一直很恨他:
出門、回家要和家裡人一一道別、問候;吃飯時,家裡人沒到齊時不許動筷子,夾菜要就近,夾到什麼吃什麼,不許在碗里碟里翻挑;更不許吃飯說話;睡姿要規矩,兩腿併攏,側卧;坐姿端正,站立行走要抬頭挺胸;他人講話不許插嘴,打噴嚏時捂嘴轉臉低頭……
這麼多規矩,悉數如枷鎖般縛在我身上,雖然知道大人的教育是為我好,卻發現同齡的孩子鮮有遭受與我相似待遇。更由於爺爺的強硬教導,我不得不從小學會自我剋制和恪守紀律,這對於一個淘氣愛玩的孩子來說,其實相當痛苦。
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些條條框框賦予我的,叫做素質和教養。舉手投足之間展現的點滴細節,閃耀着人格的光輝。
於是我總將“請、對不起、謝謝……”掛在嘴邊,並由衷地說出口;於是我從不任意打斷他人的話而耐心地等對方說完;於是我擔任三年的勞動委員,幹活時總是心情愉快地哼着歌;於是當老師布置許多作業,同學們唏噓哀嘆時,我默默地記下作業……
舉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內在含金量的標準。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說必然,是一個偉大的人。
屠格涅夫為了施捨路邊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錢包,卻找不到一分錢,只得握住乞丐的雙手說“我很抱歉,朋友”;雷鋒在戰友們不在時,把大家的衣服都洗乾淨曬了;周恩來總理衣容整潔,談吐大方,豈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在班裡的戰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時候,一個人默默地搬運石頭,愣是日積月累地修成了一條路……
舉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細節更是小事。吃飯是小事,說話是小事,出門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個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個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實生活就是一件件這樣的小事,需要我們點點滴滴去做;即使是民族振興這樣的小事,也需要我們每一個十三億分之一認認真真去做。
我愈發地明白爺爺的良苦用心,也愈發地感謝他,他用嚴厲的教育告訴我,要做一個秉承中華傳統的人,做一個含金量高的人。
我又何嘗不希望像我爺爺一樣的人多些,再多些,訓導出優秀的一代。讓本就風雅高貴的中華之風,代代傳下去!
點評:
由小見大是本文特點。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把個人體驗推而廣之,想到了名人、偉人成功經驗,並感悟到:細節成就偉大的人。由於把爺爺的言傳身教和名人、偉人的典型生活細節結合在一起寫,避免了抽象說理。語言有特色,流暢之中也有華采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