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幫助我們充分認識了土地荒漠化的惡果,治沙成為大家十分願意關心和參與的事。但如果不按照真正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土地沙化問題,治沙行動開展得再熱烈,也可能會收效甚微。有事實表明,一些在沙漠上人工種樹治沙的方法不僅不能幫助生態的恢復,反而會引起周邊自然環境大面積惡化,其結果是:人為治理活動加重了荒漠化問題。會引起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土壤中的有機質流失,二是土地下面的地下水儲量減少
。因此,不注重使用有機肥和不斷抽取地下水是“石油農業”生產方式導致土地荒漠化的關鍵。在自然環境中,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和地下水的儲存主要靠生長在地面的植被。年復一年,植被的生長和凋落會給地面帶來大量的腐殖質。在昆蟲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腐殖質被分解成土壤的營養供新生的植物生長,也使土壤形成很好的透氣、通水的團粒結構,因而不形成揚沙。下雨時,透氣的土地和植物的根系能很快將雨水吸收入地。地下水資源的豐富反過來又會保障地面植被的旺盛生長。只有保持好了自然界的這種正循環模式,才能使土地免遭沙化、荒漠化。從保護土質的角度去看,動物是一座很好的將植物加工成有機肥的“工廠”。
成熟的植物如果僅靠自身在土地中腐爛,變成土壤有機質,所需的時間大約要半年。但如果這些植物被動物吃掉后,在數小時內,就能在動物體內腐爛,被動物排瀉到土地中,直接成為上好的有機肥。因此,動物的糞便對保護土質和防止荒漠化是很有幫助的。土地荒漠化的惡果很嚴重,防止土地荒漠化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但科學家為我們指出的可行之路卻並不複雜,那就是,只要遵從下面兩個原則,我們就應該走在了治理和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正確方向上:
1)嚴格遵守自然法則,尊重天然植被,保持有限數量的動物在土地上的活動;
2)在遵守自然條件的原則下,幫助植被的恢復是有益的,但有時在沒有人干擾情況下,自然植被的恢復可能會更合理,更富有地域特色性和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