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亦可樂
在如今節奏越來越快的生活中,快餐,快遞,高速鐵路……頻頻出現的快節奏,讓人馬不停蹄。難道,快真的比慢好嗎?“欲速則不達”古人如是說。地球悠哉游哉地轉上一周,不快,需要三百六十五天;海水潮起潮落,不快,需要一個白晝;梅花謝了,待到又嗅到梅花香,不急,耐心等一個寒暑……
“慢中出細活”闡述了慢的穩;“何妨吟嘯且徐行”體會了慢中的趣;“坐看雲起雲涌時”悟出了慢的美……時光飛來又逝去,四時慢慢,我們的心,亦當如此!慢,是我們處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慢,穩重求勝的基礎。
慢不是懶惰,不是拖拉,而不是一種謹懼的態度。有人說,快是理科生,慢是文科生。快之所以是理科,它是建立在慢的仔細以及熟能生巧的前提;“慢”之所以是文科,也是建立在鑿句琢磨內涵上。
想起一次舍恩在《科學》名刊上發表的系列論文造假的醜聞,不禁為一顆原本閃耀的明星的隕落而悲傷。若他不是為了“快”的名利。“快”成果而造假,想必他就是下一個諾貝爾得獎者;若不是他“快”論文中的紕漏讓人發覺,想必他定會名聲大起;若他不是沒有嚴謹的科學態度,一味追求快,想必他也不會身敗名裂。慢不是無能,不是平庸,而是為後來的一鳴驚人奠定基礎。
慢,是人性的回歸,是人格的升華,是一種境界,一種豁達,更是一種智慧。
慢,孕育着智慧的精華。
“好湯需要慢火燉”俗話如是說。人生就像一座鐘,不是比誰走得快,而是比誰走的准。人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的,而不是三步兩跨的跑過來的,當回首時,你會發現,那深深地腳印都是你思考的精華。
《本草綱目》的完成用了二十年的時間;《資治通鑒》則用十九年,《紅樓夢》用了十年。本本名着,種種精華,都在一日一年的思考中孕育而成,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更是在歲月的澱積形成。這豈是花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所能達到的?這些智慧的結晶,在慢中化成了精華。
慢,享受生活的方式。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浮生若夢,人的一生何其短暫,若不“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一回,莫不是白過了這一生?社會是快的,時代是快的,但我們可以讓生活變慢。在慢生活中,品味一朵菊的淡雅;領悟一本書的真諦;默看路景的美麗……慢生活,能讓你變得更優雅,更加熱愛生活,亦更充實。
憶起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不禁神往,憶起““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雲捲雲舒”的寧靜,不禁羨慕;憶起“自有釣台堪寄興,載將秋色過城西”的泰然,不禁感嘆。周國平老先生有一句話:若有一天,我只是埋頭於人生中的種種事物,不在有興緻的看車外種種風光,傾聽內心的音樂,那便辜負了人生這一場旅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歷史在慢中沉澱,向前發展。慢是快的前提,讓人更有品質的生活,在時代中孕育自身的精華。快好,慢亦可樂。
高二:花開荼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