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茶一直是人們最喜愛的飲品。
回顧過去,從宋開始到明清,就有着傳統的喝茶觀念。茶,最重要的,不是葉,不是水,而是它獨有的精神品質。
後宮妃嬪,無一不飲茶,無一不品茶;
皇帝前朝,處理政事,更是少不得的提神佳品。
茶有它特有的製作特點,每一步都獨具匠心,過程及其複雜,但是如果你悉心觀察,你會發現,這倒也不難!
由純手工製作的茶,味道遠比沖泡的茶要精緻、味美!並且,茶葉如果在新鮮之際做成茶,那將是精品!茶葉3年便可采葉,一般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
我最喜愛的,還是那新鮮的西湖龍井。從小時候開始,爺爺那輩就是極為愛飲茶,我見着好玩,也糊裡糊塗的喝了,可之後,大半夜的竟睡不着了。後來才知,茶有着提神醒腦的作用。
父親也得爺爺真傳,學了制茶的本領,父親最初給我制的茶便是洞庭碧螺春,味道極佳。
母親的口味有點不同,她喜愛的是最苦的大葉苦丁。母親生活的那個年代,日子甚苦。所以父親學了茶藝之後便也教了母親,父親讓母親選自己愛喝的、鍾愛的茶。最初母親選了大葉苦丁,可父親勸告:那茶苦得很,選別的吧!可最後選來選去,母親還是選擇了大葉苦丁。她說:“在茶中品出了苦,就不覺生活苦了。何況,這不過是味覺的一時之苦,既然這麼多年都走過了,怎害怕這微微之苦?”
品,就要品香茗;喝,就要喝好水;制,就要制好葉。
祖父輩就已經傳下此話,讓代代人都時刻銘記着家族的制茶之藝。
我略會制茶,可參透得不如父親好。
茶葉還要有好水泡製才可。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就會受到污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制茶最好的水莫過於泉水,其玉泉山的泉水最佳。皇宮每日用的茶水便是從玉泉山的泉水中提取精華出來,當真是最好的水質。
除了好水,還要有好質量的茶葉配着,這樣子才算是完美無缺。
購置茶葉,外形有5項要注意:整碎、色澤、嫩度、條形及凈度。內質4項也極為重要: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若這9項都達標,那可謂是茶葉中的精品啊!
當然,若是只有泉水和茶葉那是萬萬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的。有好的制茶手藝那才是能將茶葉和泉水的特點、好處最大化的體現出來。
老一輩的人們制茶手藝非常好,自然是我們晚輩沒得學的。茶的最大化價值已經被長輩們毫不保留的體現出來。好的制茶手藝,這茶本身的有益因素都會散發到泉水之中,其水也能體現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們這裡不生產茶葉,所以每當要制茶喝茶之時,父親都會坐火車到茶葉產地去收,千里迢迢的又拿回來,可謂是一波三折。所以每次喝的茶葉,都是極為新鮮的。父親說:“茶葉就要當日喝,這樣才能品出茶的甘醇,聞出茶的清香,看出茶的晶瑩。”
不論何時,不論何地。茶總能給人們清香、甘甜、淡雅的感覺。所以,即使是在千年後的今天,也依舊有人在守護着茶的“靈魂”。茶什麼都可以少,但惟獨少不了它的品質……
廣西百色右江區第五中學初一:慕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