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不怎麼了解古代人的想法,但在古書中卻可以偶聞古人的行事作風。古代講求忠、信、禮、義,我想這都是我們現代人所應該效訪的。唯獨這個忠,我們現代卻和古代有着截然相反的解釋。 想當年在三國鼎立時期,劉備臨駕崩的時候曾在白帝城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你可以取而代之。”雖然劉禪如劉備所說。但是諸葛亮還是將這爛泥扶上了牆。可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有沒有達到劉備所想要的結果呢?一個樂不思蜀,結束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如果諸葛亮當初聽了劉備的話,是不是今天的蜀國也不會被魏所滅呢?也許有的人會說,如果諸葛亮真代替了劉禪的話,那不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嗎?天下的人怎麼會聽他的啊?難道曹操和孫權就名正言順了嗎?想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還不是有許多的人在響應嗎?諸葛亮這叫什麼?這叫愚忠,並不會得到任何人的好評,試問如果他接替劉禪當皇帝,也許天下將不會如此。就因報劉備三故茅廬之恩,生生世世都和劉家人綁在一起何苦呢?那個社會還真夠黑暗的,把人的心壓抑到這個份上。如果放在當下,肯定不會有人放下這個大好機會的,不是說古人笨或着是傻,只是覺得他們太死守規矩了,大多都不知變通,只知道什麼情啊?義啊的,可是真正追求這些精神物質的到底有什麼好下場呢?一個人忠可以,但不可以愚忠。都知道知恩圖報,但也要講情況啊!再比如金庸筆下《鹿鼎記》中所寫的陳近南。他啊一生只為了反清復明而努力,就因為當年國姓爺對其有知遇之恩,就要對其粉身碎骨在所不辭,可結果呢?還不是被鄭家人所害,他圖個什麼啊?可見其真的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再說了人家康熙執政得當,百姓生活安定,誰又會介意當今是明是清呢?這兩個人雖然一個真來,一個假,但是它們都說明了愚忠的害處。 愚忠不僅害人害己,還使許多人受到傷害。忠絕對是正義之氣,可是愚忠它卻是害群之馬,也許有時換個方向看事物會更清晰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