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幾時,我還是那個只喜歡托爾斯泰,只喜歡雨果的女孩,對於書架上厚厚的紅樓水滸,孔孟聖儒從未翻看。我喜歡文學,但只愛外國作家深邃的思想,在開學第一堂課時也竟然把“語,是語言,文,是文字。語文就是口頭和筆頭的結合。”這樣的觀點說出口。可見我對於語文是甚不了解的。但柳柳和她的語文課改變了我。
快兩個月的語文課,我怎能不記得自己的聽記本上越來越充實的點點語絲?我也記得隨筆本中老師寫“貼博啊!”這一類令我自豪的評語。還想起美文摘抄終於得兩個“優星”可免去一次作業時心情的無比舒爽……柳老師的語文,是有魔力的吧?沒有見過如此“真實”的老師,沒有見過如此真實的語文。
或許,語文就是一種態度,對生活中美的態度。如同藝術,但比藝術更直接地表達了美,又和它一樣,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兩個月的經典語文,讓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讓我懂得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也當然流連於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傷。當然,翻看我的經典本時,那一個個古風猶存的漢字,如同神話中倉頡一筆一畫刻在獸骨和石板上的文字一樣,揮之不去。
還記得爸爸買來《說文解字》時,那豎排繁體字搞得我頭暈眼花,看不懂,也不會查。然而後來,我從檢字表一點點找起,竟然找到了我的姓的繁體!但我不明白那“楊”下面小小的“二四五上”是什麼意思。我慢慢地摸索,終於明白“二四五”是指245頁,“上”指的是第245頁的上半頁!“楊”在這裡!我發現新大陸似的喊着:“蒲柳也,可做大車?,從木,戚聲……”那一份新奇和興奮,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語文就給了我太多太多的驚喜。相信,語文和我,將會一直相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