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Ⅱ號”-------夢碎,夢醒!
茫茫宇宙中,雖然我們在不斷地找尋,但地球依然是我們唯一的家園。資源的短缺,人口的膨脹,生態的嚴重破壞都使得人類的危機感愈來愈重。能否在外太空建造太空站,給地球上的生物創建第二個家園呢?這個大膽的想法使得美國亞利桑那州誕生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生物圈Ⅱ號”。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座實驗基地,為了與“生物圈Ⅰ號”(即地球生物圈)進行區分,人們將其稱為“生物圈Ⅱ號”。“生物圈Ⅱ號”於1991年5月建成,所處地理位置光照強烈,生態環境相對荒涼,類似於太空環境。它佔地12000平方米,容積141600立方米,幾乎完全封閉。裡面有微型森林、沙漠、農田、海洋和溪流,還有豬、牛、雞、鴨、羊等家畜家禽,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屋。科學家還利用先進的電腦設備控制射入的陽光,調節各區所需的溫度。
1993年1月,8名科學家進駐“生物圈Ⅱ號”,他們計劃在裡面一邊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一邊畜牧耕作,過上兩年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還要設法使“生物圈Ⅱ號”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有利於人和其它動物的生存。遺憾的是,事與願違。一年多后,“生物圈Ⅱ號”中的氧氣大幅度下降,糧食嚴重減產,科學家們萬般無奈,被迫提前撤離,“生物圈Ⅱ號”最終以失敗落幕。
“生物圈Ⅱ號”花費上億美元,是無數人關注的焦點。但看似準備充分的“生物圈Ⅱ號”為什麼會使科學家們的努力付諸東流呢?難道科學家們的精心設計還有什麼疏忽之處?結合本學期生物課學習的一些知識,就此問題我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促使科學家離開“生物圈Ⅱ號”直接原因有二,一是大氣中氧氣含量大幅度下降,二是科學家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之一——糧食嚴重減產。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首先,氧氣量不足說明在“生物圈Ⅱ號”這個生態系統中氧氣的消耗量遠多於生產量,即這個人造環境的大氣成分中氧氣含量從最開始的接近自然狀態逐步發生了改變。為什麼這種生產——消耗的動態平衡被打破了呢,我是這樣分析的: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氧,其生產量已經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求,其餘的氧都以氣體的形式排到了大氣中,綠色植物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着環境中的碳——氧平衡。現在這種平衡被打破,最直接原因就在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從這個表達式上分析,光合作用受到影響與原料和條件有關,現在環境的整體條件充分,問題就在原料身上了。由於原料之一的二氧化碳在生物圈Ⅱ號的含量於實驗的後期大幅度增加,影響到了人和動物的正常生理活動,我們可以從這個結果上推斷它並不會影響到光合作用。那麼主要分析水:就地球生物圈而言,它不僅有着巨大的儲水量,還有着完整的水循環系統,液態水經蒸發后以蒸汽的形式存在於空氣中,經一定過程達到飽和狀態后形成降水。自然界的降水落到陸地的一部分被動、植物利用,一部分則被土壤吸收,進而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流入江河湖海:另一部分由於海洋、地表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重新回到空氣中形成水蒸汽,如此往複,謂之“水循環”。但在“生物圈Ⅱ號”中,雖然有人工海洋、淡水和鹹水沼澤,但是儲水量比起地球的水資源比例要遠遠不及;再加之生物圈Ⅱ號這個小環境中條件有限,不可能有完整的水循環系統,因此在一定範圍內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就可能由於消耗過多而來不補給。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充足的水分,氧氣產量自然減少,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也是必然結果。《易經》亦講:“天生一,一生水,水生萬物。”少了水分的滋養,生物圈Ⅱ號這個大渦輪又怎麼能高效的旋轉起來呢?
再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生物圈Ⅱ號”失敗的原因:據了解,到科學家離開“生物圈Ⅱ號”時,裡面的物種急劇減少,高大喬木則因上層溫度超高、下層溫度超低而枯萎;藤本植物和小草等卻趁勢猛長,非常繁茂,沙漠變成了草地。;蜜蜂等有益的昆蟲大部分死亡,使得靠花粉傳播而繁殖的植物幾乎滅絕,但白蟻、蟑螂等有害的昆蟲卻生存了下來。 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呢?
在生物圈Ⅱ號這個生態系統中,制約生物發展的有環境的因素和生物因素。對於植物,土壤是它的生命後盾,生物圈Ⅱ號中的土壤取自不同的地方,但在土壤轉移過來一段時間之後,其中的營養物質和無機鹽是否會有補充?這裡的溫度、濕度、陽光以及土壤的酸鹼性等生存條件是否能趕上植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狀態?不同種類的植物所需的環境條件不同,而生物圈Ⅱ號這碗“大鍋飯”能否滿足它們的需求?另外,對於一些風媒植物的繁殖,“生物圈Ⅱ號”中的溫差及氣壓就決定了在這樣一個空間內沒法形成自然風,那麼這些植物的命運又會如何?再從生物因素來說,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有着非常密切且複雜的聯繫,其中任意一種生物的生存狀態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其它幾種或多種生物。“生物圈Ⅱ號”只是選擇性的挑選了一些生物, 其中在各種微型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顯然不夠,而且忽視了生物之間的關聯,所以過一段時間肯定會將最初的平衡給打破!對於某個生態系統,其結構越複雜,物種的數量越多,那它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好,而“生物圈Ⅱ號”比起我們的地球自我調節的能力不知要差上多少, 所以失敗也是預料之中的結果。
要完成一個成功的實驗探究,首先要提出問題,再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並不斷反覆試驗,最後才能得出結論,這樣的結論才具有科學性。而“生物圈Ⅱ號” 耗資巨大,重複的條件和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其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參考性也就只能引發各種猜測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生物圈是經過多少個年頭才演變而成?其中的環境和生物之間要經過多少歲月的磨合才達到高度和諧?“生物圈Ⅱ號”再大,能把所有已知與未知的生物融合在一起嗎?就算能做到,那該怎樣才能營造出一個高度和諧,欣欣向榮的生物圈呢!
“生物圈Ⅱ號”的實驗失敗了,人類在外太空建造“地球Ⅱ號”的夢暫時也隨之破碎。遺棄地球,在外太空尋找新家,雖說不是不可能實現,但現在它仍然是水中月,鏡中花,可望不可即。與此同時,這個夢的破滅,卻喚醒了人類另一個夢——那就是保護好我們的地球,讓可愛的地球不再遭受折磨,讓地球的孩子——人類享受一下什麼是獨與天地往來,什麼是天人合一,什麼是值得敬畏的自然!如果人類將改善地球生態環境設為頭等大任,再加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決心和毅力,我相信,這一夢想的實現,指日可待!
“生物圈ⅱ號”-------夢碎,夢醒! 標籤:夢碎了作文 夢碎作文 生物作文 夢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