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我一個人走在咸寧中路並不繁華的街道上,無聊地踩着腳底下可憐的枯葉。落葉隨着我的走動發出“嚓嚓”的聲音。不知不覺中,我已走到了院子里。
“小朋友,等一下,幫我一個忙,好嗎?”我回過頭,不禁吃了一驚。這個人正是全院稱作“神經病”的老頭。媽媽和奶奶不止一次告訴過我,要我遠離他。我愣了半天,也許是出於好奇也許是條件反射,“好的。”我壯着膽子,用不超過15度的幅度上下震動了一下頭部。
“幫我照一張照片吧!”老人面帶着微笑,眼神中閃過一絲憂傷和寂寞。(面帶微笑,眼神憂傷和寂寞,這一細節很重要,構成與人們認為他是“神經病”的反差,揭示下文又呼應主題。)我接過照相機,突然想到大人們在背地裡議論說的話“神經病可什麼事也敢幹”。想到這兒,頭“嗡”了一聲,為了掩飾我內心的恐慌,我不自然地笑了笑。不知道當時我是怎麼想的,大腦一片空白。我想當時我也許快速按下了快門,與他客套了幾句便逃也似的回到了家裡。
當我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時,她告訴我說這位老人原來是一位知識分子,在文革期間妻離子散。因為當時科技不發達,他連自己一張照片也沒給妻兒留下。所以,只要見到人,便要別人給他照相……“他照那麼多相能用完嗎?”我望着媽媽的眼睛。“傻孩子,他的照相機沒有底片,哪來的照片呀!”母親慈愛地撫摸着我的頭。(對話的細節,交待清楚了老人行為反常的原因。)
我一下子僵到了那兒。腦海里,一個孤獨的老人站在自己家門前,手裡提着照相機,捕追走到這裡的每一個人,讓他們用沒有底片的照相機照一張永遠不可能存在的照片。他也許並沒有瘋,只是用這種方式堅持着,以表達他內心的孤寂,當他在對我微笑時,也許他的內心在哭泣,在流血……(這是作者心理的一處細節描寫,自己在腦海中虛構出一個老人的畫面,對揭示文章的主旨起了很大作用,一嘆。)他多麼希望有一份真切的感情祛除他內心的傷痕。可是現在這個趨利避害的社會中有誰會為了一個殘年、奇怪甚至神經的老頭奉獻愛心?不遠離已經不錯了。
母親似乎意猶未盡。“你最好別走那條小路,走大路吧!那個老頭時好時不好的,再把你怎麼樣了,我就你這麼一個兒子,養你這麼多年,萬一有個什麼閃失,我可怎麼辦呢?”母親用半開玩笑的口氣用手指點了點我的頭。(看似很簡單的話語,話語層面說明母親對我的關心,隱性層面則說明老人的處境,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
我回到書房裡忽然想到他頭上好像有好多的傷,大概是小孩用石塊砸的吧!我聯想到在拿他那照相機的時候光顧着害怕,似乎他的相機上也有好幾處傷痕。(細節描寫,再嘆。)
我嘆了一口氣,今天作業還很多呢。翻開練習冊時一道題目映入了我的眼帘:簡述一個人的尊嚴的重要性……(三嘆)
我背過頭去,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在這個混雜的世界里,我竟無意間獲得世界上越來越少的一次感動。而且是因為曾經幫助過一個有“神經病”的老人照了一張永遠不可能存在的照片。
感動 標籤:感動作文 感動中國作文 讓我感動的一件事作文 令人感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