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悄然而至,今天又是元旦,陰雨綿綿的,很冷,但門前賣黃粑的商店生意又像以往一樣紅火起來,增添了一絲微不足到但卻很珍惜的節日氣氛。
黃粑是一直被喻為家鄉特產。我不確定,可至少,把它做到極至的的確只有家鄉的人們了。
黃粑么,顧名思義,黃色的粑粑么。對,的確是這樣的,它是用很稀稠的糯米和紅糖混合而成後用模子成型。最後用玉米葉包裹而成的金色方塊。雖稱為“黃”粑,但成品卻不一定一至,因紅糖等配料加工的多少而定。放少了,名副其實,但一點也不受歡迎;放多了,與名不符,卻可引來了最多的顧客。不過,黃粑這個名稱還是叫到最戶並沿用至今。傳統意義上的金黃也成了大家熟視無睹的土黃。
因為裡面參有糯米的關係,所以,當打開它的包裝葉時,總會給人一種稠糊糊的感覺。但看着那黃上的晶瑩剔透,也會頓時讓人食慾大增。對於不很講究的人來說,可以拿着整塊一口一口消滅。儘管不雅,卻不為是一種便捷的好方法。有條件的話,可把他切成片或塊什麼的,分而是之。不必囫圇吞棗而可細細品味,而放在火上慢烤成金黃。吃起來僅不會有原來的鬆鬆軟軟,甜而不膩,稠不粘押的感覺。還增添了更加美妙的酥香的外殼,里嫩外酥,可謂超越了本身的美味而達到極至。
現在,隨着社會的發展。黃粑的單一式樣似乎已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商家們也抓住此機做出更多樣的黃粑。於是,現在店裡賣的,超市中擺的,便不再只是那黃黃的東西,與它共存的黃粑有黃的卻形狀不一,也有把糯米材料換成黑糯米的“黑金子”。更絕的是有些黃粑里還摻進了綠豆粉。整粒的米也成了粉才定型。便更家細膩柔軟,乃上等佳品。
每年黃粑的銷量總是很好的,特別是逢年過節,不僅有老鄉買回做食,而更多的則是外來賓客帶回嘗鮮。今天,又是元旦,門前幾家賣黃粑的商店,生意又再次紅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