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
——《藥師琉璃光本願經》
我第一次讀到這一小段文字的時候,心裡非常震動。琉璃本是玻璃的一種,色彩卻千變萬化,形象也千姿百態,比玻璃而言有着更為豐富的內涵。我看到過許多琉璃製品的圖片,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美不勝收”。我想:要是看到了實物,又該是怎樣一種驚艷呢?
不久以前,曾看到一篇介紹楊惠珊的文章。十幾年前,本是着名影后的她,與已為人夫的導演張毅傾心相愛。在台灣的影視界對他們冷眼排斥的時候,楊惠珊一個華麗轉身,告別影壇,選擇了另一條漫長而又艱難的琉璃路??琉璃的工藝失傳了幾千年,她歷經了整整十二年,幾近傾家蕩產,終於在失敗的連綿廢墟上,構建起她的琉璃王國,成為中國現代琉璃藝術的奠基者與開拓者。她的經歷,就如同她親手製作的琉璃製品一樣,多姿多彩。她的藝術生命,千迴百轉,終成正果。
琉璃如人。可以透明,可以五彩斑闌,可以形態萬千。對於許多喜愛琉璃的人來說,頭一件是喜歡它通透的特質,其次是它背後隱藏着的深厚的文化底蘊。
而我,則是喜愛它透明的特性。有着各種各樣的形態,卻一直都淡然處之。彷彿不經意之中,便逃過凡人的眼,一下子跑到了數千年前,透過它的清澈,望着爐旁的匠人。有豆大的汗珠落在火熱的爐上,爐內,是它的同胞兄妹。
透明的琉璃彷彿荷一般,淡雅、清泠,一塵不染。靜靜地透過它的眼,默默地看着俗世紅塵的一切。只是看,只是靜靜地,只作一個旁觀者,如同遁入空門的出家人: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一切都置身世外,終於成了數千年的正果。
透明的琉璃就象不懂事的嬰孩兒,天真、稚拙,誠摯可信。在慢慢地等待長大,等待你教給他一切,被人慢慢地雕琢,慢慢地具有五彩的姿色與萬般的形態。一丁點兒的懷疑也沒有,完全放心地將自己交出,就那樣清澈地等待人來造就它。這種執着的信認足以感動一切,也因此感動了上蒼,讓它的生命得以延續。一下子,綿亘了幾千年。
聽說,琉璃是有靈性的,它可以與人心意相通。一件琉璃製品倘若被有緣人收藏,它自然會了解你的心境,與你惺惺相惜。當你心情愉快、豁然開朗時,它會散發出夢幻般的光彩,引人遐思;當你失意痛苦、哀哀欲絕時,它會黯然失色,甚至突然碎裂,象絕代佳人那樣香消玉殞,留給你的是無盡的思念與痛惜。或許是這樣,它才成全了楊惠珊十幾年如一日的執着,終於夢想成真。
有時,我想:清清白白地做人,也是如同琉璃的一種生存狀態。或許長此以往,便可以如琉璃,無瑕穢。得菩提,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