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彎的小河慢慢的流,輕輕的微風在唱歌,那是在記憶里,你牽着我的手,一起爬過開滿花的小山丘。
我喜歡聽流行歌曲,喜歡看振奮人心的街舞,也喜歡坐在窗前,靜靜地品味穿越千年的經典。
有這樣一本言行錄,篇幅也不長,不過二十篇,一萬一千餘字,卻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深深地震撼了我。它就是《論語》。
而最初認識《論語》,是在媽媽的帶領下。那些日子,陽光很明媚,透過玻璃窗照進來,照進眼睛里,照得亮亮的。那些時光,星星的眼睛眨呀眨,在黑夜裡顯得格外明亮。每個夜晚,媽媽都陪着我背那些“之乎者也”,直到我漸漸入睡,媽媽才給我蓋好被子,起身離開。我靜靜地體會這詩一般的愛。
有些事情像陽光一樣明媚,我說,它曾經有過;有些故事像飛鳥一樣掠過,我想,它不會回來。發下成績單,心裡很沮喪,但我認為“成績”是一面鏡子,它折射出了一個真實的我,我本來就是這樣的,心裡很亂很亂,很不是滋味。可是媽媽總是告訴我,只要有自己堅定的信念,笨鳥也能先飛,正如孔子所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媽媽的解釋就是志向是事業的主要推動力。原本我是一個“腳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人。但聽了媽媽的話,我每天都會將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在一張紙條上,然後根據這張學習“清單”來完成今天的任務。我喜歡每完成一項,便在紙條的那一項打上個“√”,表示我已把它征服。把繁瑣辛苦的題海戰術想象成一場遊戲,這能不生動嗎?有一種動力推着你繼續做下去,變被動為主動,當你征服了全部,遊戲勝利后,當然心裡是充滿了喜悅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感謝母親給予我的愛,讓我學會了自己拯救自己。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漸漸長大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例證。剛開始還是據理力爭,後來就變成了無理取鬧。真理最終堅定地站在母親那邊,直到最後和媽媽吵架時,還是咬牙切齒,想世界上最可恨的就是你了,可等到平靜下來,才發現又是自己錯了。我曾經期待的世界,為什麼會有點灰?是不是要有一點殘缺,這樣才完美?子曰“視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孔子都如此孝敬母親,何況我呢?媽媽也時常教導我:“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媽媽,女兒今後一定會“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感謝母親給予我的愛,讓我學會了做人第一。
媽媽與我一起讀《論語》,使我知道“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這是做人的準則;讓我明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看一個人“父在,觀其志;父不在,觀其行,三年無改與父之道,可謂孝矣。”和媽媽一同進步,我享受媽媽給予我詩一般的愛。
《論語》中的愛是詩意的愛,這愛是風箏的線,是落葉的根,是避風的港灣,是永遠的航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