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清晨,當我睜開惺忪的睡眼,我看到天空灰濛濛的,似乎罩上了一層薄紗,不禁令我緬懷過去先輩們的光輝歲月,隔天就是祖國60華誕了,一種深深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是他們鑄造了祖國的宏偉藍天,而今卻不見蹤跡了,傍晚時間,開始下起了零星陣雨,是上天在為先輩們流淚嗎?直到晚間,仍不見一絲好轉,“明天的天氣會好嗎?”我喃喃自語。10月1日,天氣明顯好了很多,只是閱兵儀式剛開始的時候,天空中夾雜着一絲陰沉,然而,當轟鳴的禮炮響徹天安門上空時,天際亮了起來,似乎預示着祖國的光明未來。一切都讓人始料未及,卻又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與此同時,晉江兩位全國勞模——吳海水和李春興也登上了國慶慶典的觀禮台觀看,這充分說明了晉江60年來所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是為所有人認同的。作為晉江人,我感到無上榮幸,懷着激動澎湃的心,我查找了晉江六十年來的相關資料,急不可待想與人們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
1949年9月4日,晉江全境解放,9月9日,中共晉江縣委、縣人民政府成立,翻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紀元,隨後與全國一起開展土改,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但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晉江能靠什麼來發展呢?當時流傳着一句順口溜“晉江三大寶,地瓜當糧草,廁所像碉堡,赤腳姑娘滿地跑!”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應該都還記得,這就是解放后至改革開放前,晉江貧窮的寫照。當時國家便鼓勵吸收僑匯(外面華僑匯錢匯物來時,還有額外的獎勵———那就是“僑匯券”,僑匯券與當時計劃經濟時代流行的布票、糧票一樣,但它卻是僑屬專有的“外快”),據1950年至1998年統計,全市共解付僑匯10.42億元,僑匯最高年份是1951年至1954年及1977年,每年都在4000萬元以上,可以這麼說,僑匯對於困難時期保障僑眷、歸僑生活和發展僑鄉經濟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為改革開放後為鄉鎮企業的起步提供了原始資金。
在告別了那個動蕩的時代之後,晉江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晉江人靠着海外鄉親送來的舶來品,源源不斷地模仿出“國產洋貨”,陳埭人忙着製鞋,英林人趕着制衣,深滬人加班加點做內衣……為後來逐漸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格局打下基礎。經過了初期的原始積累,上世紀80年代末,多數的晉江小作坊成功地向真正的工廠轉型,從手工轉向機械化生產。此時的晉江,可以說是鄉鎮企業遍地開花的年代。1983年,省政府在陳埭召開社隊企業現場會,當時的省委書記項南讚譽陳埭鎮是“鄉鎮企業一枝花”,推廣陳埭鎮辦企業的經驗。
晉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迎來騰飛的開始還該說是出口外貿與貼牌。位於晉江市陳埭鎮的晉江大森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榮華對此有着深刻的記憶,他說道上世紀80年代初,他開始涉足童裝生意,主要還是銷往國內市場,隨着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這些東歐國家日用品特別是服裝市場一片空白,他隨着溫州的朋友來到了匈牙利的四虎(音譯),將貨賣給溫州人,由他們去銷售,生意好得不得了,丁榮華說“做多少賣多少”。丁榮華還說,外貿訂單對方都會提一些技術要求,還會介紹要使用什麼樣的設備,1992年的時候,大森引進了美國格博排版刻碼機等一系列設備。外貿讓晉江的企業急速擴張的同時,也讓企業利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率,真正走上了現代化。
這一時期,晉江的發展走上了快速通道,也引起了全國的關注。1994年12月,中國社會學會在晉江召開“中國農村發展道路(晉江)研討會”,把晉江模式的核心歸納為“以市場經濟為主,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股份合作制經濟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晉江模式成為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齊名的中國鄉村經濟工業化道路四大模式之一。
時至今日,晉江昂然行走在全省十強縣之首、全國百強縣的前列,從一個偏遠小漁村到海西明珠,其發展之迅速,令人難以想象,就在今年4月19日至22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一向被業界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展會”之一的第十一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在晉江SM國際展會中心展覽中心舉辦,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專業買家前來洽談訂貨。本屆展會在設立鞋機、鞋材、鞋類成品館等三大傳統展區的同時,還設立中國名牌產品館、科技成果館及中小企業參展精裝區。展會共設國際標準展位1350個,鞋材參展企業增幅較大,大品牌運動鞋企參展增多。展會期間還發布了2009——2010年秋冬非競技類運動鞋的流行風格、色彩表現和材質。
懷着一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心,我早已找不出任何可以形容的詞語,“偉大”“了不起”這些詞也不過是如此的庸俗不堪,我把我所有的愛都融入了祖國與家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條河流、每一片藍天!
“中國在騰飛,晉江在發展!”
中國騰飛之晉江發展 標籤:中國騰飛作文 中國的發展作文 晉江作文 騰飛的中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