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智慧從哪裡來》有感
這個月一直在讀王嘵春老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一書,感覺有幾點感受最深:
一、王老師實話實說。
面對如今鋪天蓋地的成功教育案例,王老師提出質疑:教育事業真是這樣
簡單化、輕鬆化、單一化的嗎?王老師的見地我非常贊同,作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小學教師,我深深地感覺到教育感化一個孩子真的是“難於上青天”!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做案例研究。我們做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於積累經驗與教訓,指明研究的方向,從而為實踐提供導向作用。因此,我們做案例研究應側重於過程和邏輯分析,不應側重於是否成功;側重於理智的判斷,不側重於激情燃燒。
回顧了一下自己以前所謂的案例分析,總好象是為了凸顯自己的成績在塗脂抹粉。其實說句心理話,十幾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教育的蒼白無力。
二、做研究不要總立足“怎麼辦”?應先找“為什麼”。
對於這一點我也感同身受。剛開學接了個新班,劉斌是班級的“老大難”。
一開始我總想:怎麼辦才能不讓他拖班級的後腿。於是天天中午留他在學校與我一塊兒吃飯,並給他輔導功課。可是半學期下來,他依然如故,儘管在行為習慣上略有好轉,但對於學習還是能躲則躲,能賴就賴。
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麼”?為什麼他這樣不願學習?為什麼小小年紀的他竟然如此大膽?這麼多的壞習慣又是怎樣養成的?為什麼他有努力的願望卻看不見進步呢?
經過與家長的多次接觸我逐步了解到由於父母忙於生意疏於管教孩子。租住場所魚龍混雜,他與哥哥只有狠一點才不會吃虧。至於學習因為父母沒有明確要求、期望,自己也就順其自然。待到落後時便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家人也無暇顧及。而我們的學校教育又是主動或被動地採用了“學習成績”這一把丈量的尺子,於是,成績落後的他自然就將自己列入了班級、老師和家長的對立面,以此來保護自己。
我想:自己即使窮三年之力也未必能使這孩子改變多少,但我至少了解了造成孩子不良習慣的主要原因——家長的疏忽與環境的影響。是呀,我們不應總是責怪孩子,多從成因上找找,我們就能以更寬容的心對待孩子。
三、現代教育呼喚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全書讀來,給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現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練就一身過硬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案例”,來引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糾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做人、做事的習慣,提高素養。而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獨具慧眼,不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加以歸因、干預和壓制。重在發現和研究,積極探求學生表現的背後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不僅教育好學生,而且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成為一個深入學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優化的“研究者”。如:一個不愛學習的體育特長生,“對學習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於是老師用幾乎公式化的思維方式認為:“怎樣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難題。”於是老師開始主動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談話“一開始涉及到學習的話題,他就有些退縮”最終起作用的還是老師在獲得他的信任之後,在幫助他解決一個個學習困難的情況下,經過長期努力得到轉化。王老師認為這位老師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的歸因錯誤,走了不少的“彎路”:學習的重要性是一個很常識的問題,幾乎沒有人不明白!這位老師的這個歸因就缺乏“智慧”!“這也是目前中小學教師工作的普遍弱點”。教師面對學習障礙學生大談學習的重要性,就是做讓學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無用功。而智慧的提問題應該是:“明明知道學習重要,為什麼還不起勁呢?”解決問題,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專業能力,就如同醫生要能對症下藥。教育智慧起碼也和愛心一樣重要!同樣,老師的真心如果沒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則真心換回來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見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四、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
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師是這樣想事情的,剛說過不能怎麼樣,學生就公然違反,“頂風作案”是明擺着與老師對着干。於是火冒三丈,處理起來“簡單、粗暴”,一頓訓責,學生在高壓之下似乎也立竿見影。可以說這是教師在使用權力壓制學生——“拼力氣”,學生是否真的服氣很難說。也可以說這種教育方法是在“製造敵人”。而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時候體現在教師能否“化敵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敵為友,教師要有科學的精神,研究的心態,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師說;“人有研究的心態,他是不會向研究對象發脾氣的……恰恰相反,你得想辦法使自己的認識客觀地反映對方的現實狀況。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我想,人的寬容度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靜的面對意外情況,舉重若輕,把麻煩釀成快樂。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讀《教育智慧從哪裡來》有感 標籤:讀《愛的教育》有感作文 《愛的教育》有感作文 《小英雄雨來》縮寫作文 縮寫《小英雄雨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