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俗成的民俗——端午節包粽子吃,隨着時間前進,端午節到了,今年的端午節還真是隨了農人的心愿,早十天就把麥子涼山儲存了,正趕上倒出地來種上了玉米需要水,老天爺就又下了及時雨,農人們省時又省力,於是,包粽子的心情就佔了傷風了。
你看吧,我家東屋的院子里,一家四口在幹嘛呢?原來是,奶奶早把包粽子用的大黃米和白糯米用涼水泡上了,大黃米五斤,白糯米10斤,四斤多干粽葉也已經泡透了,奶奶爺爺 ,孫子孫女圍着粽葉洗粽葉呢!孫子是個急性子,急匆匆用手掌拖着粽葉相互摩擦,粽葉上的水就摔在妹妹身上和臉上,妹妹也不責備哥哥,而是用胳膊上的衣袖擦一擦臉,繼續用兩手摩擦手中的粽葉,奶奶則幫着擺放爺爺和孫子孫女洗好的粽葉。
四個人洗了兩個小時的,兩盆洗好的粽葉碼在盆里備用了,奶奶用手攆了攆泡的米,再用牙嚼一嚼,說,晚上包!
到了晚上,這四個人換成了另外四個人,都是年輕的媳婦們,她們白天打工,晚上相約來到東屋院子里包粽子了。
她們倆人一組,各人一手伸張着準備拖着粽葉,另一隻手拿着粽葉擺放在伸張的手掌中,粽葉傘在手掌心中交疊,粽葉把兒在手腕處相交,在手指處相交,這樣四個粽葉鋪成一塊葉布,她們再用那隻手從盆里撈出泡着呢放在這鋪好的粽布上,然後收攏起來,成為一片粽子,另一個人也同樣做着,她的那一片也做成了,於是倆人的作品合在一起就是一捆粽子了,她們倆,一個用手捏着,一個用線繩或草繩困幫着,一捆粽子就這樣包好了。這個兩組,四個人,包了兩個小時,這麼多米和粽葉都用完了,一大鍋粽子就包好了。
接下來是煮粽子,吃粽子了。
就這麼一個活兒,還真不容易,她不僅有多數人的勞動,更有多種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更有多種美好的呈現。它承載這老少幾代人的心愿,連接同齡人的思想感情,寄託着農人們濃濃的情意。那些吃到粽子的人們,只要一見到這長方形的兩片合一的粽子模樣,就想起了他們的童年,想起了他們的親人,想起了他們的家鄉的景象。這包粽子的活兒呀,還真是牽動着吃棕人的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