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迎着春風,我開始帶着春天旅行。
朔門古街的味道
空氣中隱約飄來一絲絲清新的竹香,是沁人心脾的氣息。與家居店中的竹傢具所散發出的味道有所差別,只是這竹香更勝一籌。還未踏進朔門街,只是站在路口,我便驚呆了,這並不是驚訝於它是多麼繁華、多豪華的街道。相反,這兒的街道實在窄得可憐。於是帶着七分詫異、三分好奇,我走進了古街。
此時沿街的商店幾乎未開門,那些敞開大門的往往都是居於此地的人們。白天,這兒儼然成了一條具有古色古香,極具生活氣息的小巷。低矮的樓閣,鏤空的門窗,大樑上瀟洒的書法,以及那雕花的欄杆,裊裊的炊煙,午後宜人的陽光,讓人不覺愜意起來,開始幻想着四十年後,甚至更久以後,能與心愛的人在這古街小巷富有詩意、具有古之韻味的石木桌上,迎着柔和的冬日旬陽,小酌一杯,憶人生甘苦,品其之樂趣。
朱自清故居的魅力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朱老先生的故居似乎和劉禹錫的陋室有着多處的不謀而合。初看外觀,這座宅子是有幾分闊氣,莊嚴的黑灰色建築群,碧綠無暇的草坪花園。為了一探究竟,我輕輕的推開那扇承載歷史光輝的硃紅色大門,,踏進了朱自清故居。正想感慨它的奢華與美麗之時才發現,朱老先生的家是“虛有其表”。它華麗的外觀下隱藏的是一顆樸素無質的心。我沿着大廳的邊緣轉了一圈,口中低吟着劉禹錫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從踏進宅子之時,我四處逛了一下,不久便發現這陳設最多的傢具就是桌、椅,其餘的什麼都沒有。
不經意間打擾了朱自清先生的卧室,這似乎充滿了他往日的影子,我不禁伸手觸摸那張大床,靜靜地撣去記憶的灰塵,每一次的觸摸,心都會莫名地悸動,是激動嗎?是啊!我覺得近了,更近了,朱自清先生就像站在我身旁,像他那張大床一樣溫柔,讓我捨不得就那麼離開。終於我還是來到了後院,抬頭仰望天空時,想起了魯迅所說的“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雖說四角的天空對於魯迅是顯得有些乏味、無聊。可是朱自清家的天空就不同了,雖說院子也是四角的,但從庭院抬頭時,屋檐與屋檐縱橫相交,檐背上則長滿了青蔥的苔蘚,昨夜晶瑩的露珠似乎還掛在上面,與那天藍色的天空相映襯,真是美不勝收。只是遺憾,就如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說的那樣“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時間匆匆的流逝,當我還只是初嘗其一絲內涵時,我才發現我該走了,帶着幾許不舍,我輕輕的離開了朱自清故居。早春自然的芬芳為一睹馬鞍池盆景園的風采,我們快馬加鞭的來到這,也顧不得老師的解說,眼球已被大大小小的盆景所吸引。也許是初春的陽光和雨露的滋潤,每一盆盆景都顯出勃勃生機。我們在院內隨處欣賞,輕快的腳步踏出春之樂章。對於每一盆盆栽我都愛不釋手,但其中一盆名為“樹下對弈”的盆景俘虜的我所有的心思,盆上種的是古柏,那種貌似絕崖上的怪柏,雖然小,但是卻像是吸收了天地之精華,日月之光輝。顯得如此精神。在樹下,有兩個老頭在對弈,我似乎是驚訝於他們的面部表情,眉頭緊皺,嘴角微微緊閉,兩眼炯炯有神的看着對方的棋路。於是我快速的記錄下這珍貴的一筆。突然,想起老師在賞梅花之時說的“盆景可欣賞的地方分為兩步分,一部分是盆上的景,另一部分是景下的盆”。於是,我開始觀察每一座盆景的盆。果然,每座盆景的盆都是與眾不同的,別出心裁。景和盆相依為命。沒有了盆,景便無處安身。若是沒了景,盆便一無是處。所以我感嘆於盆景園藝大師的創造力,感嘆於盆和景的完美結合。如果說說門街的陽光讓我感受到冬日的溫暖,那麼馬鞍池的陽光則是給我留下了春天的活力與朝氣的印象。漫漫人生路,征途何其多。但此情此景卻在我心中烙下了一個很大的印記,揮之不去。我希望每當打開記憶的扉頁,總是能笑着回憶這次的旅途。
溫州市第二十中學初二:湯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