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從此,我們的新中國快步向前,徹底告別了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的局面。
我是沒有經歷過改革開放的小輩,不敢對改革開放指指點點,但是從父母和爺爺奶奶們的口中以及家裡的“老物件”,我還是窺到了改革開放的面容。
媽媽經常講,小時候天天盼着過年,掰着手指頭數日子,感覺日子過得這麼慢,就盼着過年的時候穿新衣服,還能吃好的。一過年就歡天喜地的纏着姥爺要這要那,要是願望能滿足幾乎會高興的幾晚上睡不着覺。但是現如今,不盼着過年了:平日里什麼時候想買新衣服了,從商城回來就能提好幾件新衣服;什麼時候想換換口味了,馬路邊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飯店,想吃就吃。這何嘗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呢?
爸爸曾經講過,小時候家裡的條件不好,都不能頓頓吃飽,感到那年收成不好,甚至會吃了上頓沒下頓。爸爸說他小時候的作業全是在學校完成的,因為家裡連一張像樣的桌子都沒有。但是現在呢,頓頓飯都能“吃香喝辣”,過去的日子簡直是不可想象。
姥爺對我說過,過去的工業品短缺,買東西要憑票供應:買糧食要用糧票,買布要用布票。當時每戶人家都有一個購糧本,上面寫着家裡有多少人,定量多少,按計劃發放糧票。然後居民再拿着糧票購買糧食。而現在呢,想買多少就買多少,想吃啥就吃啥。這何嘗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呢?
姥姥還說過,過去要穿新衣服,就得拿着布票到供銷社裡買布,再自己做成衣服。那種衣服質量差,顏色單調,更不要說什麼“流行時尚”了。那時候常常是做一件衣服給大舅穿,要是小了二舅就撿着穿,最後改一改再給媽媽穿。有句話說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就是形象的說明了過去的生活。而現在呢,商場里什麼都有,想買件新衣服實在太容易了。這又何嘗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呢?
前幾天家裡大掃除,在一堆雜物里翻出了一個有些年頭的錢包。據爸爸說,這是他在上海讀研究生時用的,裡面裝的是早就不再使用的一些糧票。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糧票啊!有的上面畫著農田豐收的景象,還有的畫著水利工程等各種景象,寫着三市斤、五市斤,還分成不同的“版本”,有上海的,還有山東各個市、縣的。真是令我開了眼界。
還有,據老家的老人們講,過去我的家鄉,是一個安逸但又貧窮的村莊,從大街到小巷清一色是泥濘的小路,路邊是清一色的土坯房。而現在呢,那裡發展手工業,家家戶戶都是作坊,做一種裝修用的插接木板,許多家庭因此發了財,村裡的道路甚至連小巷子都鋪了柏油,大部分的家庭都蓋了新房子,不少還是二層的小樓。
這一切何嘗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呢?
身邊的改革開放三十年 標籤:改革開放三十年作文 改革開放作文 改革開放30年作文 改革開放30周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