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孔雀晴
作者[瑞士]黑塞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6月
摘錄:
他沒有罵我一句,他只是凝視着我,並且瞧不起我。
當時我第一次明白了,人們永遠不能夠修復損壞的東西。我離開埃米爾回到家裡。……黑暗中我打開盒子,把我的蝴蝶一隻只取出來,又用手指把它們捏成碎片,揉成粉末。
評析:
夜行孔雀晴,蝴蝶的夢魘——一個誠實的孩子,一段有關良知的故事。從小我們說,懲罰邪惡,發揚美德,但絢麗的蝶的羽衣上,卻沾滿了一種冷漠的哀傷。亨利希·摩爾並未做錯什麼,一隻蝴蝶的誘惑也不致如此;只是埃米爾的那種沉默,忽地喚醒了孩子心中有關道德與尊嚴的印記。
於是,無數蝴蝶的羽翼在風中飄落,殘缺的記憶帶着懺悔者的淚飄然而去。或許,少年的心中充滿了不解。這種困惑一直縈繞在他的腦際,成了他心靈的累贅。但從現實的眼光看,埃米爾的偏見無法輕易地抹殺,只是人們不免要嘆一句:也許美德的光輝,只有在無世事掩蓋下才能展露。人性中最原始的良知,竟也會在瞬時間喪失——而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悲憫,竟亦無法轉化為真實的感情。
黑塞的揭示讓我聯想到宗教對於人性的詮釋——當你的精神受到外力的壓迫而失去力量時,“主”便是你惟一可皈依的象徵體。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甚至都是一種苛求。
他無可皈依,所以禁錮自己的良知,所以無謂地懲戒。 夜行孔雀晴那美麗的身影,從此幻化為恐怖的夢魘,對良知又一次無情的宣戰。生存於社會,太少的人願意保留全部的良知。剩下的那部分,即是那個底線。那一天,他第一次感到,失去尊嚴,也就觸到了底線。
質疑:
有些觀點認為,主人公之所以記住這些,是因為他始終沒有得到原諒。但另一些人覺得,他的心接觸到了一種新的、悲哀的境界——一種尊嚴被剝奪的羞恥感。究竟如何?
本文寫於2007年10月
讀《夜行孔雀晴》 標籤:夜行作文 孔雀魚作文 孔雀作文 孔雀東南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