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古稱甘瓜、甜瓜,維吾爾語叫“庫洪”。哈密瓜一名之由來,亦傳聞與進貢有關。據說,清朝康熙皇帝在品嘗這種甜瓜時,曾詢問此瓜叫何名,內侍只知為哈密郡王所獻,就回奏是哈密瓜。從此,哈密瓜之名不脛而走。這個傳說不一定真實,但哈密瓜之名始於康熙年間,則是有籍可據的。清《新疆回部志》云:“自康熙初,哈密投誠,此瓜始入貢,謂之哈密瓜。”還有一種說法是新疆甜瓜運入內地多由哈密啟運,所以人們習慣稱其為哈密瓜。
天山南北的多數綠洲,都可以種植哈密瓜。全疆現年產鮮瓜約50萬噸。哈密瓜的著名產區為吐魯番盆地、緊鄰沙漠的南疆伽師、麥蓋提、皮山、于田和北疆下野地、精河、五家渠等地。其中以吐魯番地區所產之紅心脆甜瓜最為出類拔萃。這種瓜現已成為出口的高檔商品(售價高出一般水果二到四倍)而遠涉重洋。瓜的外形呈長卵圓,重2—3公斤,皮色灰綠而果柄處布有粗網紋,瓜肉色如晶玉,甘美肥厚,芳香醇郁,細脆爽口。咬上半牙,唇上就像抹上一層粘粘的蜜糖。由於這類甜瓜以鄯善縣東湖一帶所產者最優,故俗有“新疆甜瓜甲天下,東湖甜瓜甲新疆”注說。哈密瓜分網紋、光皮兩種。按成熟期分為早熟瓜蛋、夏瓜(中熟)、冬瓜(晚熟)等品種群。不同品種的瓜,其形態、顏色、皮紋也不一樣。常見的優良品種有紅心脆、黑眉毛蜜極甘(瓜皮有深色條紋如秀眉,故稱黑眉毛;“蜜極甘”,維吾爾語意為花裙子)、炮台紅、鐵皮、青麻皮、網紋香梨、哈密加格達、小青皮、白皮脆和香梨黃等。現實行塑料大棚栽培,每年5月,即有早熟的甜瓜上市,接着,各種各樣的甜瓜相繼成熟;較晚熟的黑眉毛蜜極甘上市時已臨近10月深秋。這類晚熟冬瓜質優而耐貯運,經秋日曝晒后,用繩絡兜好,掛吊在暖窯中過冬,至來春取食,依然鮮美如新。新疆普通人家在房頂曬西瓜,床下堆滿瓜,來客時剖瓜招待,寒冬臘月全家圍着火爐品瓜消夜,皆是司空見慣的事了。哈密瓜不但風味佳,而且富有營養。據分析,哈密瓜的干物質中,含有4.6%-15.8%的糖分,纖維素2.6%-6.7%,還有蘋果酸、果膠物質、維生素a、b、c,尼克酸以及鈣、磷、鐵等元素。其中鐵的含量比雞肉多兩三倍,比牛奶高17倍。新疆人很愛食哈密瓜,認為多吃瓜可以祛病延年,這一說法不無道理。哈密瓜除供鮮食,還可製作瓜干、瓜脯、瓜汁。瓜蒂瓜籽可入葯治病,瓜皮餵羊能促肥增膘。哈密瓜實在是新疆的一大寶!新疆哈密瓜,品種繁多。據有關部門1979年至1981年調查,共收集一百八十多個品種及類型。瓜的大小,形狀及皮色、肉色干差萬別,小的不足一公斤,大的十幾公斤;有扁圓形、圓球形、卵圓形、橢圓形、圓筒形及長棒形;皮色有白、黃、綠、褐。其上布有各種斑點、斑塊、條紋和條帶;肉色分白、綠、桔紅;肉質有脆,有軟;種籽有大、中、小之分,又有扁平和波曲之別。
經過長期的種植、選育,繁殖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優良品種,其中很受人們歡迎的品種有:紅心脆哈密瓜,維吾爾語稱塔郎可口奇。果實在三公斤左右,長橢圓形,基部稍大,皮色淺黃綠,上布青色斑點,網紋粗而稀,肉淺橙紅,質細嫩,具有紅、香、脆、甜、爽的特點,品質極優。黑眉毛蜜極甘哈密瓜,因其果皮上有條帶似"眉毛"而得名。果肉綠色,肉質軟而多汁,味甜蜜,風味醇香。網紋香哈密瓜,瓜面布滿細密網紋,瓜肉綠白色,折光糖含量達15%,高者可達22%,為有名的高糖品種,風味香甜可口。此外,還有一包糖、白皮脆、巴克扎提、卡拉可口奇等等,都是頗受消費者歡迎的優良哈密瓜種。
為了延長哈密瓜保鮮的時間,本地瓜農多採用土窖弔掛的貯藏辦法,可保存四、五個月之久。如果有機會到老瓜農家做客,春節過後,甚至到五一節,也能嘗到美味的新鮮哈密瓜。製作哈密瓜干是傳統的加工方法。用瓜干、杏干、葡萄乾摻和大米做成的甜抓飯,更富有獨特的民族風味。 哈密瓜之所以品質優良,自然與新疆的土壤、水利、氣候有密切關係,而新疆農民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栽培甜瓜的豐富經驗,更是哈密瓜得以不斷發展的重要條件。目前,新疆哈密瓜在香港市場已經創出了牌子,在茶樓酒家的筵席上,它和新疆的無核白葡萄一樣,成了難得的珍貴果品。有一道哈密瓜就可提高酒席的身價。
哈密瓜的自述 標籤:哈密瓜作文 西瓜的自述作文 西瓜的故事作文 鉛筆盒的自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