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自然創造了四季,配以多種花卉供人養目怡神,它肯定不希望花兒們都開在同一季節,它是希望花兒們在各個季節都能給人們以美的享受,於是就有了春日的桃花、夏日的荷花、秋日的菊花、冬日的梅花。
菊為何選擇了秋?可能的答案是:菊的金黃正與秋天萬物成熟的金黃色相配。
我願意相信菊是經過了謹慎的思考後,才選擇了秋天作為自己的花期的。她不願意隨波逐流、庸庸碌碌地展示自己的美麗,那樣太沒有個性,太容易把自己淹沒在花的潮流中,導致價值的泯滅,所以,她選擇了秋日,百花殺后我花開,給人們最後一次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震撼。
一種花也是有思想有追求的生命,它的盛開是在等待那個理解它,欣賞它的人,也就是真正能夠愛她的人。當那個人出現了,花兒就幸福的笑了,因為她將隨這個人一同走進歷史和文化,與這個人一起流風餘韻,留名千古。他是她的期盼也是她的幸福,就比如桃花,一見到崔護,她就笑了,把燦爛的笑容盡情綻放;又比如荷花,一見到周敦頤,她就頻頻致意;再比如梅花,一見到林和靖,她就心甘情願地把自己嫁給他了。
遠離庸俗與喧囂,菊花靜靜地開在秋天的陽光下、田野邊,有誰敢說她沒有對知音的渴求,沒有對理解的渴望?有誰知道她已等了多少年?每年,她都開在肅殺的秋日,沒有鳥雀呼朋,沒有蜂圍蝶繞,有的只是不再熾熱的秋陽、已帶寒氣的秋風,當然也有一雙雙飽經風霜的渾濁的眼睛的觀賞,但這不是她等待的,她等的絕不是這些。她那麼心如止水,淡然自得地開放着,她在等一個理解她悠然姿態的人,一個真正的知音。
就像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大聖等待着西天取經路過的唐僧,不,菊的等待肯定超過了五百年,她終於等來了陶淵明,這個在官場中把自己壓抑了好久的人,這個一直在出仕和隱逸之間反覆不停、備受煎熬的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隱居的生活是清苦的,但心靈的寧靜和自由卻是令人欣喜的。那一份恬淡,那一份悠然,置身自然的那一份心境,有什麼能與之相配?有什麼可作最好的形象性表達?那一刻,燦爛的菊花,一定像一團亮黃的火焰照亮了他的心扉。天地之間的這一種悠然和他內心的悠然合二為一,他一定觀照到了生命本身的那種意蘊。
這菊花就是為了等他,也許是一個冥冥之中的約定,也許陶淵明的前生就是一朵鄉野之菊,只屬於鄉野而不屬於都市,這一刻他和她相遇了,他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激動那一種欣喜,誰人曾經體會?
花和人的一次相遇,成就了一段傳奇。就像桃花和崔護,周敦頤和荷花,林和靖與梅花一樣,陶淵明和菊花給後人留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重要的是悠然,花悠然,人悠然,悠然成了一種亘古的風度,中國文化長廊里多了一尊雕塑。
很難說是誰成就了誰,是菊花成就了陶淵明,抑或陶淵明傳播了菊?相得益彰吧。
菊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花的價值,陶淵明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人的價值。
菊花的等待 標籤:靜靜的等待作文 漫長的等待作文 等待作文 我等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