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俊潔層深 雋永傳神--讀酈道元的《水經注.三峽》

俊潔層深 雋永傳神--讀酈道元的《水經注.三峽》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俊潔層深 雋永傳神

  ---讀酈道元《水經注.三峽》

  《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所撰寫的一部歷史地理巨著,祥記大小水道千餘條,歷敘兩岸山陵城邑、建築名勝、珍物軼事,文筆絢爛,描寫生動,狀物貼切,富有文學價值。其中寫景的文字,尤為精彩傳神,頗具特色,對後代山水遊記文學有很大的影響。清代劉熙載《藝概》贊曰:“酈道元敘山水俊潔層深,奄有楚辭《山鬼》、《招隱士》勝景。柳柳州遊記,此起先導也。”宋蘇軾曾說:“嗟我樂何深,《水經》也屢讀。”故後人推酈道元為山水遊記的開創者。《三峽》為水經注中最有名的寫景片段之一,堪稱中國古代文學的珍品。該文被選入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之餘,略加品鑒。

  篇約意豐,結構嚴謹。全文僅用一百五十餘字,如此篇幅,欲窮七百里風光,實非易事。然作者匠心獨運,精心裁剪,運用頻繁變景、層層渲染的手法,將三峽奇險秀麗的山川景色凸顯出來:日月山川、激流輕舟、青草碧潭、懸泉瀑布、寒林怪柏、猿嘯漁歌、層見疊出;春夏秋冬,一應俱全,各顯風采,創造一個富於變幻的藝術境界,令人神而往之。作者起筆描繪三峽地理形勢,從“自三峽”至“不見曦月”,寥寥數筆,統攝七百里山川,將山之綿,峽之窄,川之沉活畫出來,有神無跡,意境闊達,儼然一副寫意的潑墨山水畫。接着,作者宕開一筆,用“至於”二字將夏水自然導出,以誇張的筆法展現江流洶湧澎湃,一瀉千里的磅礴氣勢,好似異峰突起,令人氣息屏止。隨即,突然轉筆,悠然自得地描寫起迴旋的銀波,碧綠的深潭,奇幻的倒影,絕頂的怪柏,纖細的懸泉,飛瀉的瀑布,一下子將人們從波濤湧起的夏川帶到了一個靜穆清幽的境界之中,顯示出一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三峽畫卷。接着,作者用“每至”二字隱去無限春光,引出:林寒澗肅的深秋凄涼之景,在猿聲漁歌中結束全文。綜觀全文,作者以百餘字寫出來三峽自然景物的雄姿妍態,起筆總寫地理形勢,后寫四時之景,一一敘來,層次分明,一層一景,各具神韻,且層層照應,互應互稱。如文中,幽峽與夏水,一暗一明,一靜一動,一馳一張,對比鮮明;陽春與寒秋,一盛一衰,一榮一枯,一揚一抑,反差強烈。文章就這樣跌宕起伏,前呼后應,似江水渾然一體順流而下。

  白描彩繪,曲盡其意。作者寫景善於緊扣時令特徵,選用多種筆墨,渲染氣氛,創造不同的意境。或白描勾勒,或大筆彩繪;或潑墨寫意,或工筆細描,文筆多變,生動傳神,四時之景,宛然具現。比如:為表現七百里山川的地勢山貌,用潑墨寫意的手法,粗粗幾筆勾勒出三峽山“連”、岩“重”、嶂“疊”、天“隱”、日“蔽”之奇景,將山川蒙上清冷灰暗的色彩。寫春冬之景則另采墨色,用撩人的彩筆精描細畫:芳草如茵、翠峰怪柏、碧潭倒影、急流回清、青山吐絲、飛瀑瀉銀,宛如一幅色彩絢麗的三峽春趣圖。寫夏水備以兩幅筆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二句白描手法略事勾勒,又以誇飾的筆法側面點睛,置一葉小舟與洪流之中,以日行“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來襯托江水一瀉千里的壯闊氣勢,可謂搖筆波涌,生氣遠出。繪深秋之景也是兩幅筆墨,但筆法有異,僅以“林寒澗肅”四字稍作渲染,便將“高原”、“漁者”入畫,並令“高猿”哀啼,“漁者”悲歌,啼聲和着歌聲,則悲哀悠然,綿綿不絕,構成一個“秋風蕭蕭愁殺人”的獨特意境,耐人尋味,獲得意近旨遠的藝術效果。

  語言優美,用詞精當。《三峽》的語言饒有特色,遣詞凝練,格調清麗,極有圖畫美,又有音樂美。如在描寫三峽山川全貌時,在“無闕處”前加一“略”字,便將七百里群山連綿不絕之勢揭示的無遺。寫春景,作者用“清榮峻茂”四個形容詞合為一句,便將水之澄澈,樹之繁盛,山之嵯峨、草之蕃昌活畫出來,可謂一字一景,一句一畫,簡潔至極,傳神之極。作者生活在駢文盛行的時代,然其文毫無鋪錦列繡,堆砌辭藻之弊。通觀全文,語言精美,句式規整中有錯落,簡潔生動的散文語言中兼有駢文修辭精細的特色,音節和諧優美,讀來朗朗上口,頗有詩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