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之西南,有一山,名曰“琅琊”。山峰林立,綿延數十里。古人歐陽修有“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慕其名而往之。
乘火車由洛抵滁州北,早晨七點一刻下車。轉乘公交11路半個小時即達琅琊山風景區。滁州為皖的東部,緊靠長江,距古都南京也僅半個小時車程。購票進景區,一路上多遇是晨練者而歸,看錶后才知不足八點,此日是周六,可見滁人勤練不輟,老幼皆為。
沿古道前行,右側坡上為琅琊榆,左側近是竹林、水杉等,遠點便是溝壑小溪了。前些日剛有雨過,山道上還有一絲涼意,但這對於晨練是相當宜人的。欣賞着左右的繁木林蔭,不大功夫來到一座院前,上名曰“野芳園”。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是為此園吧,經右側拱圓門道通內,映入眼線如影視里般的後花園。如上書一樣曲徑通幽,茂密的植物,高低不一,大小不等。較遠處一假山,有一小橋連接,流水而過,頓步一亭台。假山上幾隻不得名的鳥兒在鳴響,池塘內金魚成隊形般自由游弋。環顧一周向左走,正對的跨院前一男子在認真的打拳,略繞幾步而過,恐叨擾於人。路過長長的走廊,石牆上篆刻着古今文人騷客及達官顯貴們所題所臨摹所鐫刻之碑文。為何琅琊山這方圓不過百十里惹得眾人而往呢?不得其解。
出園信然前行,約十幾分鐘即到醉翁亭。一座藍磚瓦砌起的圍牆,看上去不是很舊,似是年代不遠。應台階而上,再轉過屏風牆右邊入眼的便是歐公筆下的醉翁亭了。第一眼感覺亭子很小,小到自己用手機都難以把整個亭子拍下來。破損的柱子上掉了的漆色,反倒是柱子被人摸的鋥亮。上書匾額上有蘇軾為題的名“醉翁亭”,當時還不解為何是蘇軾所題呢,回來網上一查原來他們是忘年交,常以文會友,皆為北宋時期文壇耀眼的雙星。亭子真的小的都不足以留念些什麼,與學生時代課本上自己幻想中的醉翁亭差距實屬難以言表。呵呵。。。後堂為二賢堂,是滁州後人為紀念王禹偁(chen)和歐陽修兩位知州而建。堂內有歐陽修的手跡照片及資料,牆上掛有“朋黨論”和“醉翁亭”條幅。出堂往左,青石台階,古樹參天,青磚瓦院。右手上為“意在亭”,意在亭是滁州知州盧洪夏仿東晉王羲之的“曲水流觴”在南太僕寺少卿毛鵬建的“皆春亭”基礎上鑿石引水而建。左手池塘中“影香亭”,此為另一位知州王賜魁因能看到古梅的倒影聞到梅香故改“影香亭”。北側一棵千年古梅相傳為歐陽修親手所栽,後面為“古梅亭”,像如此這般的亭台多其難數。繼續向西,有歐公祠。祠內有一“醒心齋”,刻有乾隆時期的琅琊山振山之寶“歐陽修像”,以及北宋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為歐公撰寫的祭文;還有明朝時滁州十二景,及北宋以來幾十位名人對其的評價。園內依山造勢,藤蔓迴廊,園林風格別樣,睹景視物感受着一代文學巨匠歐陽修的氣息。
回到青石古道上,漫步林間,陽光漸漸射進來,沒有一絲熱意,甚是舒爽。前行不遠,遇一石刻“琅琊山”,是喬石所題。依指示牌右側往,約十分鐘便是歐陽修紀念館。館內東西兩院,先入東側,右邊是山體,山上鬱鬱蔥蔥,山體上密密麻麻各色字體刻上去的文字。山石不遠處又是一亭,亭子周五水系環繞,亭內三三兩兩之人在此小酣。左邊一座莊重的建築便是歐陽公館,匾額是郭沫若親筆題寫的字。館內有歐公塑像,及介紹歐公生平的幾十副壁畫。細細觀瞻。品味着歐公一生為人,為政,為學,為文的人格魅力。邁步出堂,亭廊壁上鑲刻的儘是歷代名家的碑刻。右邊的院子好似還未建好,盡數鐵將軍把門,只好作罷。
出了歐公館原路折回,走不遠見有人不斷從一小道上下來,上前打聽,此路也可上山,是為當地人晨練的小路。不作停留開始上山,一路枝繁葉茂,小道僅容的下一人單行,兩人都要摩肩。背包爬山確實是熱,背後和包在一起不透氣汗都散步了,走了一段把包放在前胸才算好點。剛開始爬山時候有三個男子在我後面老遠看到我從小路上來便跟着來了,漸漸的他們三個超過了我,還一路小跑,有點故意超我的意思。呵呵,人家空手僅拿一杯水,我背個包也不輕的慢慢的就看不到他們了。吸取了去年爬華山的教訓,再也不敢使勁猛走猛跑了,不緊不慢的穩步前行。走了也不知道多久見一亭子,名曰“回馬亭”,趕緊坐上去休息一下。這時候太陽已經很高了,正好照在亭子邊。把包放下,喝點水吃點東西,來的時候媽剛給買了雙涼鞋順着帶上,鞋子一換涼爽多了。休息十多分鐘繼續走,走了不一會就看到那三個男子在一大青石上抽煙休息,呵呵,跟他們相視一笑接着走。路上人很少,隔很久才會碰到一個或兩個。向人家一打聽到南天門還早着呢,得先到岔路口。最可笑的是遇到一中年男子,我說“師傅到岔路口還有多遠,二十分鐘能到吧?”人家開始說“差不多吧”後來說“照你這速度早着呢,半個小時也不一定到”。我只有咧咧嘴一笑之,走走喝點水,累了看看遠處山樑上的風景,真的風輕雲淡,空氣真的很好。樹木稀少的地方太陽漸漸的照射的更加炙熱了,看看錶十一點已過。前面有個很小的岔口,這一路上都沒有岔口的,也不知是不這個路口隨即左轉。又行不遠聽到有人嬉戲言語了,好似是到景區了吧。一打聽南天門就在不遠,心裡稍稍安慰啊。綠樹成蔭的道上,佇立起一座牌坊上書“南天門”,越過幾十級台階,進入南天門。路口左側碧霞宮,右側會峰閣。登上會峰閣視野開闊,遠處山勢走向一目了然。城市樓宇盡收眼底。涼風襲來,怎一個“美”字了得。
旋即下山,行進不大功夫。得見一寺廟,是為無梁殿。據說此殿沒有一根木頭全系磚石砌成,可惜廟門緊閉也無緣目睹真容,繼而繼下山去。不足百步即是琅琊寺。入寺須攀登很多級台階才到寶殿跟前,繞過廟堂穿過長廊來到祗園。祗園是佛家聖潔之地,一棵雪松參天入雲,古寺靜坐其前。曲徑通幽,在此打坐誦讀詩經的那些空門中人想必是另外的一種修為吧。
路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燒香拜佛的,參觀拍照的,絡繹不絕。獨自一人的旅行,感受這琅琊古道的厚重,思緒着人生的百味。。。
下山的是青石直路沒有了台階,走起來輕鬆多。不到半個小時看見前方處有一湖清水,有指示牌“深秀湖”。五月的天雨水不大,溝壑小溪小的不能再小,可湖水依舊相當清澈。靜靜的沿着湖邊邊走邊欣賞着,走到一地勢低處,坐在湖邊輕踩湖水,涼兮兮的,好不愜意。
就這樣還是沿着青石鋪就的琅琊古道,步伐矯健的遊走在這風景秀麗的琅琊山。不多時就折回了那個寫有“琅琊山”的岔口,又用了不足半個小時就回到了景區大門處。
再見了,琅琊山!再見,醉翁亭!
此行,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