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繁忙或是閑暇,卻總是時常缺失了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 快樂。
我不知道快樂這個詞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因為它太閃爍。製造它的人恆久的品嘗到它的滋味了嗎?
如果小的時候,天真好奇,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那時在探索中是快樂的。那麼長大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快樂的。背上背包去旅遊是快樂的,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是快樂的,偶爾吃一頓大餐是快樂的,幫助了一下別人是快樂的。可這些快樂卻總是斷斷續續的。畢竟我們用大部分時間活在世俗里,生活在繁瑣中。哪怕偶爾會有片刻的寧靜,我們卻也早已遺忘了快樂。
這種快樂缺失的現象,其實源自於太過匆忙地生活。一切高效率,快節奏,我們的生命,其實早已感觸不到生活的質感。這種快樂的缺失,其實是生活質感的模糊。
而生活的質感,在生活的最細微處,在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里。甚至很多人從生活的細微處品嘗到的更多的是無奈,傷害,冷漠,無情。而絕非快樂。
這牽扯到一個心態的問題:遺忘了生活的本質。老是期望自己的生活理想化,一切都按自己的意願來。然而總會有不如意,便在情緒中莫名其妙的鬱積。偶爾也讀到佛家的禪語,壓力得以暫時的釋放,但轉身又糾結其中。而且總是進去,出來;進去,出來。反覆一生,一直到生命的最後。
給生活帶來快樂的質感,其實不只是在旅途陌生環境的刺激里,也不只是在文化底蘊或自然景觀深厚奇特的景點裡。更不只是在你收到生日禮物,亦或是得到其它想要的東西時。給生活帶來快樂的質感,其實是可以在每一天平凡的日子裡。
就拿最惹人頭疼的開會來說,大家各自以自己的觀念為基準點,互相牽制,各不相讓。那種較勁看起來費神費力。可是你若能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會覺的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大家的意見似乎永遠不會一致?為什麼沒有人百分百同意我的方案?而我的方案在我看來是那樣的客觀,完備。然而無論大家如何爭論,爭論之後無論怎樣決策。最後整個事業必然是向前發展,接受現實對它的考驗。而在這些紛爭中,你若有心,定能讀出不同的思維方式交錯雲集,給生活帶來的質感。
就說你眼前的辦公桌。自從那張桌子在那兒開始,就被辦公用品佔滿。你似乎從來也沒有刻意的去布置過它,然而它雜亂中卻總有一定的秩序。墨水瓶不管是在左上角還是在右上角,反正總會在那兒。筆不是在文件上放着,就是在桌面上放着。電腦360度變換着它的角度。日曆的位置相對固定。除了每日被翻過一頁,似乎很少挪動它。如果桌面上偶爾多了一個洋河藍色經典的瓷瓶,瓶里必定插着一朵鮮艷的花朵,或紅,或黃,或粉,或紫。卻總是惹得大家不由自主的拿眼睛去注視它一下。偶爾也有幾隻削好的菠蘿,倒插在那兒,散發著濃濃的香氣。由於每個人都吃過了,所以沒有人再去睬它,任由它在那兒呆上一個下午。
院子里那些綠化也很有質感。高大的法國梧桐,一叢叢的翠竹,冬青,松樹,杏樹,百日紅,迎春,海棠,丁香,木香,月季··· ···還有那些草本的花兒。都張揚着被人為控制的蓬勃。卻又在人的疏忽中隨意。所有的局部細節組合在一起,呈現了總體大氣的美。
偶爾去注視那扇落地窗,輕靈的牆體,銀色的窗框和明澈的玻璃組合的線條, 細膩而大氣。隨着季節和溫度的不同,而調節出的窗口的大小,所呈現出來的線條,更為豐富。那種質感,能夠彰顯出設計者的精巧的構思,和製造着良好的工藝水平。
閑暇時坐在茶几前,感受沙發給於身體的舒適感。還有搪瓷茶几和瑩玉茶具給人一種柔滑綿軟的感覺。那種全方位對品茶的理解,和對閑暇時光的享受。構成了內心對生活認同的質感。
即使開車穿行在市區,眼睛和後視鏡組成全方位的空間感。再加上自己的第六感對於眼前已知和未知動態的準確判斷和把握,輕柔方向盤,巧踩離合器和油門。在輕鬆的馬達律動中,順暢的行駛在喧囂與熙攘中。
上街買菜,和小販討價還價。親手去選擇看起來更好一點的。各種菜的香氣夾雜着泥土的芬芳撲鼻而來,嘈雜中帶有市井生活淡淡的輕鬆。
行走在街上,與陌生人擦肩而過··· ···
一個不經意的微笑··· ···
古典名著《紅樓夢》,最最成功的地方,其實就在於對生活細節的精準把握與巧妙再現。裡面沒有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也沒有氣勢恢弘的歷史畫面,而全部是貴族庭院生活的細節描寫。而且描寫的極其繁瑣和寫真。讀者通過大量生活細節的閱讀和感知,捋清那條由興而衰的主線。其間的馨香美艷,和最後的群芳飄散。無不透露出作者內心那份滄桑,那份幽怨。即使隔着百年歷史的我們,即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也能從中讀出作者內心那份豐滿厚重的質感。
現代人似乎缺失了對生活細節的感知能力,一心嚮往富豪生活。為此而埋頭苦幹,不惜付出遠離生活軌跡的代價。但即使達到了那個目標,仍然需要回歸到對於生活細節的質感的理解上來,才會品味出生活的樂趣。
想要擁有快樂的生活,充實的人生。就必須於細微處品嘖生活的質感。
http://.com
於細微處品嘖生活的質感 標籤:教人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