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罰站
孩子犯了錯誤自願受罰,該怎樣罰,媽媽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問媽媽,罰站是不是腳不許動,身體不許動。媽媽點頭說“是”。孩子決定到窗外罰站四十分鐘,他背對着窗口站在了媽媽的視線範圍之內,媽媽在檢查孩子的作業只要一抬眼就能看到孩子,媽媽感覺很滿意,對於好動的孩子,能站上四十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
十分鐘過去了,媽媽朝窗外望去,孩子站在原地,低着頭 ,看着放在胸前的手。畢竟才十歲,就算罰站也不用非得立正姿勢,媽媽心裡這樣想着就沒在意。三十分鐘過去了,孩子還是一個姿勢,媽媽覺得不對勁,走到側面偷眼旁觀,孩子手裡拿的是玩具,媽媽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孩子的問話是有目的的,孩子也學會了鑽空子,媽媽沒做聲。
時間到了,孩子回屋,媽媽讓他把兜里的玩具拿出來,問他為什麼罰站還玩玩具。孩子的回答讓媽媽哭笑不得,“我沒有犯規,身體沒動,腳也沒動,這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方向不變空子隨便鑽,社會就這樣,我一個小孩當然得學會。”······
(二)捐款
學校號召給災區捐款,五角不嫌少,十元不嫌多,一切憑自願。孩子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回來告訴媽媽說,老師誇他們班同學有愛心,媽媽很高興,給孩子又講了一大堆愛心的故事,孩子眨巴着眼睛聽着,隨後孩子說出了幾句順口溜,讓媽媽無言以對,“捐款,捐款,進了誰的腰包咱不管,有了號召咱就捐,也不在乎那幾元,肥了誰,富了誰,報應早晚找上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