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開松陽古縣“沈張”情史的面紗
“梁祝化蝶”的傳說,感人肺腑,婦孺皆知。而在享有“浙南桃花源”美稱的松陽縣,在南宋末年也發生了一樁堪與“梁祝”媲美的愛情悲劇,幾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傳唱:沈佺與張玉娘從小由父母訂下婚約。長大后,他們成為人人稱羨的郎才女貌的一對。後來沈家家道中落,沈佺也無意於仕途,張家有悔婚之意,遂稱玉娘不招“白衣婿”。沈佺被迫隨父前往京都趕考,竟考中榜眼。但天有不測風雲。沈佺因勞累過度而一病不起,去世時年僅22歲。噩耗傳來,玉娘悲痛欲絕,而此時父母卻欲替她另擇佳偶。她堅決不從,為寄託哀思,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於創作詩詞,被後人列為“宋代四大女詩人”之一。身心遭受重創的玉娘終日以淚洗面,鬱鬱寡歡,幾年後抑鬱而逝。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遠道。
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汝心金石堅,我操冰雪潔。
凝結百歲盟,忽成一朝別。
朝雲暮雨心去來,千里相思共明月。
這是著名女詩人張玉娘創作的《山之高》。山高月小,月色皎皎,由景及人,憂心悄悄,形象地寫出了一位多情的女子熱烈眷戀的情緒。對愛情執着追求,矢志不渝,相思共明月,表達了女子期盼美好愛情,並決心從一而終。
我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催人淚下,感人肺俯。在享有浙南桃花源美稱的千年古縣——松陽縣也出現一個類似於“梁祝”的動人愛情故事。人稱松州“梁祝”。講起愛情的悲劇,還發生很早,很早……
著名女詩人張玉娘(1250—1277)與英俊小生沈佺(1250—1272)的凄慘愛情悲劇,卻是真人真事。他們刻骨銘心的不了情,激發了後人的靈感,創作出不少文藝作品。
南宋末年,古老的松陽縣城官塘道,白龍圳小溪汩汩流過。有一戶書香門第,姓張,名懋,當過地方官,中年得女,父親為女嬰取名玉娘,字若瓊。張父把她視作掌上明珠。其母又接連生下妹妹京娘,弟弟玉龍,後來抗元戰死襄陽。少女時代,玉娘度過了一段頗為快樂的幸福時光。父母有心栽培閨女,配上兩位丫環霜蛾、紫娥。春風得意馬蹄疾,踏芳郊,賞桃花,盪鞦韆,填詩詞。古松陽的許多名勝古迹如迤邐的松蔭溪,恢宏的延慶寺,道氣森森的卯山,等等,她都遊玩過。貴族少女的生活造就了她才華橫溢。另一大戶人家沈元也在同年同月同日娩出一個男孩叫沈佺。祖上是湖州人宋狀元沈晦嫡系七世孫,系張玉娘的表兄。張沈兩家交誼甚厚,來往密切。父母為他倆從小訂下婚約。他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光陰如箭,日月如梭。十幾年後,女大十八變,玉娘出落成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且善詩能文;沈佺風流倜儻。倆人一起遊玩賦詩作畫,說不完的恩恩愛愛,道不完的卿卿我我。沈佺賦詩一首“贈玉娘”以示愛意:“隔水渡仙妃,清絕雪爭飛。嬌花羞素質,秋月見寒輝。高情春不染,心鏡塵難依。何當飲雲液,共跨雙鸞歸。”迤邐的松蔭溪,恢宏的延慶寺塔,熱鬧非凡的古市,道教名山卯山,留下了他們的詩跡。
一天,沈公子以拜訪張父為名,入香閨,與玉娘成為閨中好友。玉娘見沈公子長得一表人才,心裡開心。由於倆人熟悉,說話投機。那隻鸚鵡看見沈公子到來,就說:“沈公子來了。”玉娘一聽,樂開了懷。誠邀他入里坐。玉娘說:“佺公子,你如今長大了,京城去過沒有?” 佺回答說:“玉娘,我正準備隨父到臨安(杭州)趕考,求取功名。”玉娘說:“佺公子真是少年有大志,鯤鵬展翅,定能高飛。” 佺答道:“多謝表妹鼓勵,我對考試充滿信心!”玉娘見心上人如此有出息,不免暗喜,一顆芳心託付給他了,只不過害羞沒有表達出來。人面桃花相映紅,沈公子見張姑娘長得如花似玉,皮膚白白凈凈,不高不短,不胖不瘦,凌波微步,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他見了如此標緻少女,不禁心搖神動。郎有情娘有意,一來一往,一舉手一投足均有意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兩人目光一接觸,如電光迸發出火花。她臉通紅,頭一低,想避開沈公子的目光。沈公子也知趣退出,踏歌回家。這一片刻時光,勝過千言萬語。啊,美妙的愛情就這樣發生了。
天有不測風雲。後來沈家家道中落,卻無意仕途。玉娘父母欺貧愛富,自稱已有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似有悔婚之意。沈佺為排解心中苦悶,隨父前往京都——臨安趕考,竟卻考中榜眼。沈家父母喜上眉梢,期待着官運亨通。可是,人有旦夕禍福。由於勞累過度,沈佺竟卧病在京。玉娘聞訊寄詩一首“山之高”安慰情郎:“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有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本該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卻不料沈佺染疾而死,年僅二十二歲。噩耗傳來,玉娘痛不欲生,滿腔悲痛化作詩句流露在紙上,其中賦悼亡詩“哭沈生”:“中路憐長別,無因復見聞。願將今日意,化作陽台雲。”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玉娘父母欲替她另擇佳偶,即有權有勢的公子王權。王公子托媒前去張家,張父母也有這個意思,想攀高枝,早就想榮華富貴。可是,張母向女兒傳達這個信息時,卻碰了一個軟釘子,玉娘堅決不從。沈公子的離去,玉娘悲痛交加,身心遭受到巨大創傷,終日以淚洗面,神情恍惚。為了寄託哀思,張玉娘把所有的精力用於創作詩詞。內容有閨房情思,也有愛國佳作,更主要的是緬懷沈佺。沈公子死後不久,日見所思,夜有所夢。一天夜裡,玉娘在睡夢中感到沈公子來到身邊,喃喃細語說:“玉娘,我來看您了。”玉娘回答說:“我不會有負於公子,願死後與你共赴黃泉。” 沈佺又說:“玉娘,我先去了。”從此,玉娘常常鬱鬱不樂,苦悶異常。六年後,恰逢元宵佳節,縣城街巷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玉娘父母出去觀燈湊熱鬧,欲召女兒同行。玉娘稱病婉拒,面對青燈,燭光搖曳,凄涼撩人,忽見沈公子出現,他說:“玉娘宜自重,希望您不要背棄盟約。”語畢,人不見了。玉娘悲痛欲絕,自言自語說:“沈郎為何離去?”她的病情日益加重,凄慘地離開了人間,與沈公子到陰間去續生死戀。玉娘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八歲。霜娥悲傷過度一個月後憂鬱而死。紫娥自言自語說:“主人已去,留我有什麼用,還不如殉主去。”她也自殺身亡。那隻鸚鵡日夜悲鳴,拒吃食物死去。為感玉娘忠貞不渝的愛情,家人都感到她死得太悲慘了,徵得沈家同意,玉娘與沈佺合葬於縣城西屏鎮官塘門外楓林地里。墓稱“鸚鵡冢”,中座為玉娘沈佺合墓,左冢安葬紫娥、霜娥,右冢安葬鸚鵡。將墓田新築牆垣圍環粉飾,栽竹種梅,以表其貞。蘭雪井依舊,見證了女詩人的悲情人生。
張玉娘囿於松州一隅,父母在,不遠遊,未曾出遠門。大家閨秀式的生活,使得她的閨怨詩有特色。一代文壇閨秀張玉娘短暫的一生創作詩117首,詞16闋,而其詞則每首皆佳,收集在專著《蘭雪集》里。蘭即蘭花,天下第一香;雪即白雪,潔白無暇。此集收入清朝《四庫全書》別集類存目。世人以其詩才傑出,推舉她是“宋代四大女詩人之一”。其詩詞的出色可與李清照、朱淑貞、吳淑姬媲美。她的詩作“山之高”三章盛傳於京師,大有洛陽紙貴的地步。可見當時人們對女詩人的喜愛。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女詩人曾一度默默無聞。可後來為什麼能傳頌一時呢?這要歸功於劇作家——孟稱舜先生。他不余遺力地弘揚張玉娘的人品和詩詞,建祠編劇,刊印推廣《蘭雪集》,使後世知其事,傳其詩,功不可沒。愛國詩試舉一首《王將軍墓》。宋將軍名遠宜,松陽人。宋亡,與元兵戰於望松嶺死之,遂葬此。
嶺上松如旗,扶疏鐵石姿。
下有烈士魂,上有青兔絲。
烈士節不改,青松色愈姿。
欲試烈士心,請看青松枝。
愛國詩數量不多,有《塞上曲》、《塞下曲》描寫鐵馬秋風掃匈奴的壯舉。在她筆下,有二十就從軍的普通戰士《從軍行》,有“慷慨激忠烈,許國一身輕”的“幽州胡馬客”《幽州胡馬客》等。丈夫以忠勇自期,婦人則以貞潔自許。
孟稱舜(1603—1657),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字子塞,自幼聰敏好學,擅長戲曲詩文,明末秀才,后加入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先生創立的楓社,成為“玉茗派”骨幹。他筆耕不輟,創作頗豐,一生共創作劇本10種。現存7種,以《嬌紅記》、《花人面》等劇著名,其中傳奇劇作《貞文記》凄婉動人,堪稱《梁祝》第二。孟稱舜是清順治貢生,任松陽教諭六年。在松陽期間,政績卓著,大力整治積弊,集資辦學,振興松陽教育,修學建田,並初見成效。
值得稱道的是,他一接觸到松陽女詩人張玉娘的詩詞作品,興奮不已,酷愛張玉娘的人品文心,為張玉娘與沈佺“梁祝式”的愛情悲劇灑一掬同情之淚,為復興張玉娘詩詞文化作出很大貢獻。他從沈氏宗祠里得到《蘭雪集》,有詩117首,詞16闋,集資刊印出版,連子女也參與此項工作,廣為流傳,被著錄於清朝《四庫全書》別集類存目。他曾到張墓憑弔,發現墳墓荒蕪,耽心久被湮沒,於是聯絡各界人士籌資修復官塘門外楓林地鸚鵡冢,墓地購田三畝。墓周植松以表其貞,墓前建亭立碑誌之,餘地挖塘植蓮以象徵“其處淤泥而不染之節”。冢后又建一座兩楹三間的貞文祠。並親自撰寫祭文《貞文祠記》。中堂設置張玉娘牌位,塑貞女及丫環霜娥、紫娥、鸚鵡像於前殿,耗費巨資,其功莫大,可惜此墓在“文革”中被毀壞。如今,貞文祠尚存,搖搖欲墜;蘭雪井猶在,卻已破敗不堪。
孟稱舜宣傳歷史文化名人張玉娘的功績,松陽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今輯錄孟稱舜《鸚鵡墓》詩一首,借崔灝《黃鶴樓》韻,以饗讀者:“青雲夜載美人去,鸚鵡朝來墮翠樓。鸚鵡一去春寂寂,荒城千載雲悠悠。香魂欲問梨花月,幽思空餘芳杜洲。蘭雪有辭君莫唱,夕陽煙樹不勝愁。”
松陽人以獨有的方式愛了這位女詩人七百多年。每年都有人遊覽位於官塘門外的鸚鵡冢遺址。蘭雪井猶存,井水清澈,隨着時間的流逝,貞文祠一帶已成民居與菜地。這裡的一草一木彷彿都在訴說那一段苦澀的歷史;蜿蜒的路徑,枯死的古楓似乎都在悲嘆年輕女詩人張玉娘凄慘而又堅貞的坎坷遭遇。毗鄰的縣醫院院內新近建了一座純石料的蘭雪亭,寧靜淡雅,以寄託今人的哀思。使這處殘敗的史跡又有了動人的意境。
殘冬的松陽溫暖如春。我緩緩走過鸚鵡冢的角角落落,彷彿聽得見歷史的低語。新建的居民群象陣陣巨浪從南面、從東面、從四面八方壓來,壓迫得殘敗不堪的鸚鵡冢不敢呻吟,壓迫得楓樹林已經消失,差一丁點兒,連鸚鵡冢也將不復存在。這種局面是可喜,還是可悲?是可憂,還是可嘆?!此時 此刻,我不禁淚流滿面,深情地哀悼巾幗女詩人並賦詩一首《鸚鵡冢》。
鸚鵡冢,官塘道。不識玉娘羞花面,唯見蘭雪泉邊草。霜摧古楓風折蓮,玉娘死時正妙年。香魂一縷隨風散,人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梁祝情,潔如雪。
散落於各地書刊上的張玉娘研究文章可見她的歷史價值。他們在研究張玉娘詩詞時想到玉娘故里攬勝,親身感受到女詩人的魅力所在。張玉娘的人文景觀彌足珍貴。歷代文人弘揚張玉娘的文章,需整理出版,供大家欣賞。女詩人的人文精神,將代代相傳,魅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