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忠貴
今天講了一道題。旅遊在線:閱讀材料《桐廬——富春江旅遊區簡介》,按要求答題。其中一道題是:在富春江邊的石頭上有副對聯,只可惜下聯已經模糊不清了,請你給上聯配上一個合適的下聯。上聯:千峰爭雄,奇山飄出天籟音;下聯:……。
於是和學生一起討論,上聯寫山,下聯不妨寫水。剛好學了吳均的《與朱元思書》,能否借用裡面的詞句或文意?結果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在拼湊,課文中有“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語句,現成的為避免與上聯重複稍作變動成了“萬丈見底”。課文中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語句,也剛好現成:異水對奇山。文中又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稍作變通,便弄出了個“呈現猛浪態”,以形對上聯的音“飄出天籟音”。這樣便集中集體的智慧弄出了個下聯:萬丈見底,異水呈現猛浪態。由此我有感而發,告誡學生做閱讀題答題要善於充分挖掘利用文本的資源,要奉行魯迅的“拿來主義”,信手拈來,為我所用,往往“得來全不費工夫”。
課後,仍然意猶未盡,浮想聯翩,於是找來幾張紙記下了自己生髮的聯想,飄逸的思緒:著名思想家荀況曾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不藉助舟船、橋樑,何以到達江河的彼岸?不藉助纜車,何以上得險峰“一覽眾山小”?不藉助車馬、火車,甚至高鐵,何以遠遊千里之外?想要與遠方的人聯繫,人們藉助電話、手機、網上視頻等現代化通訊工具,真正做到了“天涯若比鄰”啊。想在空中滑翔,人們藉助基於蝙蝠飛升原理研發的翼裝,通過雙臂雙腿調整航向,理想條件下,可達到約160公里/小時的前進速度和50公里/小時的下落速度。想在水裡暢遊,人們藉助潛水服,甚至藉助潛水器,如我國的“蛟龍”號,在2012年的6月份不是能深潛7062米嗎?不是藉助“蛟龍”在7000多米海底拍攝到了紅色小蝦、頭大尾小的白魚,在燈光照耀下像繁星滿天的浮游生物嗎?
赤壁之戰,周瑜藉助蔣干用離間計讓曹操殺了精於水軍的蔡瑁、張允;藉助龐統獻策,讓曹軍用鐵鏈把大小船隻鎖在一塊;藉助黃蓋,用苦肉計假投降達到火攻的目的;就是火功也藉助了諸葛亮借來東風啊。
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無疑是有遠見卓識的。為什麼呢?抓住契機,藉助於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為我所用,發展自己的優勢,從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即使是一些動物,也不乏物為我用的智慧,而達到生存和誘捕獵物的目的。寓言故事裡的兔子不是借烏龜的背過江嗎?藤蘿借大樹攀援而上。記得在新浪博客里看到過一篇介紹“動物偽裝術”的博文,裡面介紹到:印尼海邊的滑稽螃蟹的體色變得與海參十分接近;一隻蝗蟲偽裝成青草;圓形岩石卻是一隻岩石松雞;灰蟬隱藏在松樹皮上;海底的鮋魚看上去非常像多彩珊瑚礁;馬來西亞的蘭花螳螂看上去就像一朵蘭花。
物為我用,體現了人類甚至所有生物的的智慧,從古至今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