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是農村男女老少爺們人人均會的手上活,炎熱的夏日裡,從遠處放眼望去,一個個、一排排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雙腳踩在彷彿被火烈的陽光曬沸了的田水裡,右手接到左手分好的秧苗一顆顆插進泥巴里,而且保證前後左右有條有序、整整齊齊,這樣便於今後手工除草和收割。
記憶中,我十歲左右便隨大人一起下田幹活,起初年齡尚小隻能幫幫小忙拔拔秧苗,雖然是小活,但有時也需要經受些皮肉之苦,記得一個晨光熹微的清晨爸爸、媽媽帶上我和姐姐一起下田拔秧,捲起褲腳當腳伸進田水那一瞬間,由於水溫過低冰涼刺骨直至腳底即要抽筋,伸進去又提上岸,連續了好幾次稍有適應才完全踩進水底開始幹活,這是個什麼時節插秧居然氣候還如此寒冷由於那時太小記憶有些模糊,原而記憶猶新的是水再冷別人能下你也得下。
拔秧苗也有講究,不能一次扯很多顆而要一顆顆的扯,扯到小手裝不下時將秧苗根部泥巴在水中甩清,這樣便於插秧時好分秧不耽擱時間,隨後用備好的干稻草打個活節捆起,打活節是為了插秧時方便拆開,就打活節這一簡單的動作也花了不少功夫學習。
談到插秧,得從舅舅家說起,兒時和表弟一起玩耍、成長,就連插秧也是一起學習的,以前,舅舅家農田頗多,農活量較大,有機會學習插秧算是有幸,技術不好別人不敢讓你在田裡亂整弄得秧苗東倒西歪,到時整理功夫多過插秧。正常情況下成人橫排一次插五顆,我們年紀小手臂短舅舅讓插三顆,教習我們練習速度,秧苗丟進泥巴就起,不管倒了還是漂起,只要不讓他從後面追上就好,追到每人就得挨秧把唰小腿之苦,這氣勢逼的就那一天功夫下來插秧技術基本差不多能上檯面了,隨後的幾天里一如即往的是舅舅從後面追趕着直到後來能夠正式派上用場。
兒時下田最恐懼的事莫過於遇見螞蝗,這玩意粘在腿上扯也扯不掉、拍也拍不下,每次發現都要費好些功夫才能弄下,皮膚就能見一出血點,若是發現早就一點滲血,發現晚出血如注,兒時啥也不懂,就拿泥巴堵上,過不了片刻也就沒事了,也不會因為泥巴臟而感染。
那個年代的人們出門打工很少,基本還是守着自家的那份田地起早摸黑辛勤的勞碌着,也不用花錢僱工,每家都互相換工幫忙。我家農田其實很少,四五個人一天就可以完成插秧,但我在外換工有時一連下來要插七八天,腰部基本是麻木不仁不知疼痛了,老人們經常開玩笑說“青蛙無頸,小孩無腰”,其實是誰都會累的。
因為天氣多變和各家農作工時安排,即使是氣溫四十度,午飯過後正烈日當頭也要下田幹活,個個汗流夾背,面頰汗珠如雨滴般滴個沒休,無時的透着唇縫滲進口腔,嘗盡了咸頭,臉龐上凝固了大大小小的鹽珠,小手輕輕一抹厚厚的一層。太陽漸漸西下,黃昏時的田水映照着金黃色的天空彷彿大地捕上了一面銅鏡,猶如一副極美的油畫。
往日的經歷一去不復返,雖然那時歷經辛酸,但現在回憶起來還是感慨萬分、回味無窮,人生只有在不停的經歷與體驗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