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於術 傳之於道
夏延民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中秋前夕,有幸參加了河北法制報通訊員業務培訓,聽了法制報幾位老師的講課頗有收穫。作為公安系統通訊隊伍的一員,《河北法制報.公安周刊》宋法緒主任的講課,使筆者深受觸動。宋主任通過職業生涯經歷的幾件事,對參加培訓的通訊員提出了問題,並且給出了答案。說實在話,宋主任的講課是把通訊員作為職業新聞人來看待的,明確了新聞人該具有什麼樣的道德素養、正義精神、職業素養、法律素養、奉獻精神及責任意識。真是授之於術,傳之於道。
班門弄斧,就宋主任講的幾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談談自己的感受及認識。第一個故事,筆者認為宋主任講的是良知。作為新聞人,應該具有什麼樣的良知呢?故事講一對夫婦,因為不安於農村的清貧生活,拋家舍業到城市打拚,在自己的小店裡撿到巨款,並毫不猶豫歸還給丟失人的一件事。這裡講的不是新聞寫作,而是講新聞人應該具有什麼樣的良知。也就是說,新聞人該如何做人的問題。新聞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解析真相、揭露醜惡、鞭撻罪孽、維護正義。如果一個新聞人沒有最起碼的良知,那麼寫的新聞又能給社會什麼樣的引領,又能讓讀者從中汲取什麼樣的精神?所以,作為一名新聞人,良知是第一位的。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當年的某藥廠生產劣質假藥,操控藥品供應的事情。這裡其實告訴大家,新聞人要有正義感,要有為百姓擔當的勇敢品格。要敢於向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宣戰。新聞人是為了維護社會正義而生的,擔負的是懲惡揚善的責任。用中立的新聞觀,告訴公眾新聞事實,然後通過真相,來維護社會正義,這是對新聞人最基本的要求。不能因為一己之私,顛倒黑白,更不能置正義於不顧,助紂為虐。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偷,被法律懲罰后,洗心革面,投身到公安隊伍中,助力打擊偷竊犯罪,並收到輝煌的成果,卻因為公安內部某些人過於的“潔癖”,以純潔隊伍的名義,讓這個金盆洗手的正常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最終離開公安隊伍,迫於生活的壓力重操就業的事。這個故事講是素養,就是新聞人應該具有的職業素養。新聞人不要讓新聞浮於表面,只見其一不知其二,用膚淺的新聞來解析事件表面的“真相”,卻因為自己的職業素養不夠,用膚淺的正義損害了更大的正義。法制類新聞采寫,如果僅僅停留在表面,很容易造成這種困境。新聞人應該追求正義,追求終極的真相,而不是用膚淺的真相,讓真正的真相在膚淺中受到致命的傷害。正義不是“潔癖”,而是對事件本質的還原,要有擔當,這個擔當就是通過新聞來告訴社會,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該如何解決,而不是變成無解方程式。新聞人在對事件真相進行求索的同時,要給出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因為本身素養的不夠,對社會問題造成更大的困擾,甚至影響社會對某些問題的正確判斷。
第四個故事,講的是已經被判刑的重慶原公安局局長王立軍和前不久剛剛因為違紀被雙規的原天津公安局局長武長順的犯罪違法事。這裡其實告訴大家,新聞人要有法律意識,守法意識。不能因為利益失去良知,更不能違反職業道德,甚至違反法律。新聞要講法律,新聞人更要守法律。不能成為利益的代言人,更不能成為腐敗的幫凶。要成為權力的監督者,而不是協從者。要敢於為民鼓與呼,而不是甘於為權背背書。
第五個故事,講的是奉獻。宋主任講自己早年採訪駐警大山深處的交警,與交警同甘苦,共同過春節的事。柴靜說:“新聞是一種抵達。”新聞需要真相,真相需要抵達。怎麼了解新聞事件的過程?新聞人的奉獻如何體現?那就必須與採訪對象零距離。如果說克服重重困難,駐警大山深處維護道路安全是交警的奉獻,那麼采寫交警在大山深處如何執勤就是記者的奉獻。新聞需要真情實感的真相,新聞的生命力也是無數艱辛的奉獻給予的。所以,新聞的采寫,必須要抵達到新聞對象工作里、生活中。只有如此,才能抓到新聞事件的靈魂,寫出有分量有感情的新聞。
第六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交警忘我工作,履職盡責,在險惡的道路執法環境中,屢屢受傷,最終光榮殉職的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責任。什麼樣的責任?一名交警維護交通安全的責任。相之通過這個故事,也告訴廣大通訊員,新聞工作也需要這種責任感。死於地雷的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生前有一句備受新聞界推崇的至理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炮火不夠近。"在追求好新聞的歷程中,羅伯特·卡帕用生命告訴後來的新聞人,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新聞責任感。
良知、正義、素養、法律、奉獻、責任,聽完宋主任的幾個小故事,也就明白了新聞是什麼,該怎麼做一名合格的新聞人。筆者以為,既然選擇了新聞這個行當,那就必須具備上述的六項要求。要具備良知,正義感、擁有複合型的素養,嚴於律己的法律意識、不畏困難的奉獻精神和甘於做出犧牲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