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這個稱呼是相對於平民百姓而言的。
在老百姓眼裡,一個人當了官,就意味着有了轎子(小車),有了位置,有了級別,有了權力,可以吆五喝六,可以前呼後擁,一呼百應,可以辦很多老百姓辦不成或者說終其一生苦苦奮鬥也很難辦成的事。再說通俗一點,庸俗一點,當了官,很可能就意味着配了秘書,有了下級,有了一般人所享受不到的各種榮光和待遇,不用說,更增添了幾分威嚴和尊貴。
於是,官當然就成了香餑餑,成了人們競相追逐的一種人生境界。
民諺“千里去做官,為了吃和穿”。熙熙攘攘,你追我趕,千方百計,汗流浹背,千辛萬苦,歷經挫折磨難,擠破頭為那般?說為實現“遠大理想”是冠冕堂皇,且放一邊去,毫不掩飾,也不用掩飾,一句大實話,為名為利為當官也不醜。
更有,衡量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好像就是看他當官與否。好像一當官就“遮百丑”了,就四面光八面凈了,就神通廣大,孫猴子一般擁有七十二般變化,可以騰雲駕霧,呼風喚雨了。
———典型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
一
一個人想當官,願當官,爭着當官的思想錯了嗎?
人人都渴望進步,渴望生活質量的改善和社會地位的提高,渴望人生價值的最大化。趨利避害乃人的本性。如果從利益的角度考慮,合情合理,並不荒謬。再說,儘管說不一定非要當了一官半職,擁有了一定的位置和權力才可以大有作為,但事實是,許多事情,尤其是有好多驚天動地的決策是沒有位置的人所無法左右無法實現的。生活中,且不要說按制度不該辦的事,有好多在制度範圍內該辦的事,一個平頭百姓跑前跑后托熟人托關係請客送禮多方打點愣是辦不成。一旦有當官的一封信,一個便條,一個電話,或一個招呼,就解決了。
這足以證明當官的威力!
有的人默默無聞,口口聲聲說不為名,不圖利,我看那是言不由衷,那是不敢說實話,不敢素麵朝天,猶抱琵琶半遮面,不是害羞就是虛偽。組織部找他談話,要考察他任命他,或者公司領導找他談話,要提拔他,看他會不會無動於衷?會不會激情澎湃?專車給他配上,他不坐?看他會不會把晉陞的機遇和高規格的待遇讓給別人?再或者不給他發工資獎金,不給應享受的待遇,看他的工作積極主動性受不受影響?
答案不言自明。
二
神州大地,不是說改革開放以來才出現了“賣官買官”、“跑官要官”現象,而是自古以來就有。說它是“不正之風”也好,是歪門邪道也罷,有前有后,有過去有傳統,既然是稱得上是一股“風”,刮起來也不是一半天的事,剎住也不是一半天的事。尊重事實實事求是而不是迴避現實地講,它正廣泛而深刻地滋生着,存在着,大有蔓延之勢。
涉及到各級官員的選拔任用和監督監察,儘管說條條框框寫得很規範很完備,甚至連細節也考慮得很周到,但那也是需要由當權者去執行的呀!如何執行,怎樣執行,其中就有很大的學問。要不然,那末多的貪官污吏從何而來?反腐倡廉的輝煌如何鑄就?
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本帳,那就是“朝中無人難做官”,這話是經過無數實踐證明了的,尤其是中國國情證明了是真理。這話看似有很多貶義的成分,倒也道出了一點為官之道。仕途之路多坎坷,從正面講,那“朝中人”,除了後台、靠山的成分,更多的也是賞識、理解、點撥、提攜、支持和支撐。
“朝中人”也不是先天就有的,當然需要尋找,需要托關係,走門路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才能融洽對接。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朝中人”要成為某人的“朝中人”,那是需要某人有所表示的。至於“表示”的不同形式,不同方式,或能力,或政績,或業績,或孔方兄,或投其所好,那就有幾說幾講頗有講究了。
也許,這就是“買官賣官”、“跑官要官”賴以萌芽並茁壯成長的溫床。
三
前邊說道,“跑官要官”、“買官賣官”不光明正大,不是啥光彩事,端不到桌面上,可老有人熱衷此道,並樂此不疲,豈不怪哉!豈不矛盾?
非也!官場“潛規則”如此,非那個人所能改變,身不由己。否則就要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除非你不在官場混,不想吃官場飯,那另當別論,在官場豈能不遵守“潛規則”!
報紙上電視上天天講“靠實幹爭位置”、“憑政績用幹部”,“人民群眾利益高於一切”,輿論宣傳導向不能說不對,至少說在一定的地區在一定的範圍在一些部門和一些現實不很吻合,有一定的出入。“靠實幹”真能有位置嗎?如果能,那也不多,那還得碰上一位清正廉潔、明察秋毫、耳聰目明的好領導。那也用不着“跑官要官”,“又跑又送”的多麻煩!一心一意干好工作多省心!否則,公平度公正性難說。
生活中,人民群眾的眼睛不揉砂子!眼看着有一部分“又跑又送”的人士提拔重用得快,誰人不羨慕或者嫉妒?而那些“不跑不送”埋頭苦幹的人士則“原地不動”的多,進步得慢,甚至日趨下降,誰人不憤憤不平?看來,民間順口溜“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不是胡說八道。況且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如果相當一部分人都在使出渾身解數,美其名曰在和領導“溝通交流”、“疏通關係”,那些腳踏實地“不識時務”之輩豈不要明擺着吃大虧!
要弄明白,一個人的能力、業績或政績是誰衡量的?提拔任命是誰說了算的?說是嚴格按照程序進行,說是講民主,年年有考察考評,召集人開會,發發表格,再召集一部分人談談話。考評結果,最終還不是一少部分領導要“集中”,要起決定作用!
一個領導幹部的任命和升遷,正因為決定權在權力集中的少數人手裡而不是由群眾民主說了算,才會有少部分人的“跑”和“送”、“買”和“賣”。另外,評價一個人的能力,有很大的伸縮性。一個老百姓看來才能平庸碌碌無為缺乏開拓創新幹事創業意識的人,“跑和送”的到位,就被移花接木變通評價為“踏實、穩重、成熟”了。
這樣的例子還少?
“跑官要官”、“賣官買官”,直接原因在於,官是上級文件任命的,不是老百姓民主選舉的;根本原因在於權力的濫用和監督懲治機制的缺失。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當官的至高境界。一個人當官的動機最好也定格在這裡,就是當了官也是百姓誇獎的清官好官。如果把心思放在當官可以不受制度紀律約束,可以膽大妄為,可以凌駕於民眾之上,可以得好處可以耍特權,可以享盡榮華富貴,就是費盡千辛萬苦,“跑”來了官,“買”來了官,那個官也會讓群眾怨聲沸騰。
早晚要出事,出大事。
四
“跑官要官”與“買官賣官”是孿生姊妹,緊密聯繫在一起。兩手空空“跑官、要官”者有幾人?即使有,又能產生多大功效?“跑官要官”,其實質也就是借“跑”的機會送上“豐厚大禮”,以求得“一官半職”。這樣,一個“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故事就創作完成了。
有人會說,“跑官”、“要官”,不給官不就行了嘛!“買官”“賣官”,買官者,沒有賣者,看他不就買不成了嘛?賣官者,沒有人買,不也賣不下去?殊不知,不“買官賣官”,一些人又不甘清貧,怎樣撈鈔票?怎樣率先脫貧致富?又怎樣驕奢淫逸,花天酒地?有人一“跑官”一“要官”,有人就給官了,幹嘛不走捷徑不跑不要?有人出錢買官,又有人明碼標價賣官,一賣一買,不就形成了市場嘛!
“跑”來的官“買”來的官當然不是靠實幹得來的,基礎牢靠不了,群眾威信上不去。上任后,自然不會甘心把家裡的莊子買了白白奉送、倒貼,第一等大事不是如何打開工作新局面,而是首先想到如何儘快把“本錢”撈回來並翻本,如何以權謀私,謀取好處。這樣的官如何清廉得了,如何親民愛民勤政得了!如何講官德講道德?
至於為民辦實事,辦好事,解民憂,解難事,造福一方百姓,更談不上,更是一塌糊塗。
河南豫劇《村官李天成》中的《吃虧歌》告訴人們,當官就不要怕吃虧,勇於吃虧的官,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官,老百姓最需要,也最擁戴。
恐怕,“跑官”、“要官”“買官”“賣官”之流想的與這相差甚遠。(2010。1。8日上午草成2010。1。11日上午修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