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人生解讀>風風雨雨話喬遷

風風雨雨話喬遷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風風雨雨話喬遷

  在我工作的十六個年頭中,經歷了四次喬遷。

  1992年6月大學畢業,我分配到一所農村學校工作。1993年春節結婚後,學校住房緊張,只在單身宿舍區分了一間10平方米的房子。我和老公是大學同班同學,家境並不寬餘,為了不給以後的生活增添負擔,兩人的行李從各自宿舍搬到了一起,算是成了一個家,也算是第一次喬遷。但心理總是不踏實,總感覺有點漂泊。說實話,那時老公非常寒酸,全部家當只有一床大學里用過的被子、一個飯盒、一個牙刷和一箱子書。我頂着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年輕的浪漫代替了生活的艱辛,毅然和老公走到了一起。我們倆都是外地人,老公人很隨和、能幹,人緣好,學校的同事飯後閑暇,都喜歡來家裡“串門”,經常沒地方坐,床邊就成了臨時的坐處,或玩牌下棋,或喝茶聊天,常常到深夜。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上課,我在農貿市場扯了窗帘布,從房子中間掛起,分出了簡單的“一室一廳”……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年,接着是第二次喬遷。

  1994年9月份,住家屬院的一戶調走了,儘管住房緊張,但學校夠條件的住戶只有我們一家(必須是雙職工),我和老公暗暗高興。可調走者遲遲不肯交鑰匙,經多方努力,三個月後我們搬到了家屬院居住。這是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一分為四:客廳、廚房和兩間卧室。望着大大的房子,我心裡既高興又發愁,儘管兩人的工資合起來只有300多元,除去生活日用所剩無幾,但傢具還是必須是要添的,於是在學校附近的一個木匠鋪訂做了一套五組沙發、一張雙人床、一個茶几,買了一台收錄機,才感覺像一個正式的家。這時候我的孩子快降生了,想到孩子出生后媽媽或者婆婆來伺候有地方住,心裡踏實了許多。兒子出生后,六十多歲的婆婆從天水來武威照看,常常抱着孫子到鄰居家看電視劇,記得那時中央台正在播放《三國演義》,老公嘴上不說,我想他心裡一定也不好受。思謀再三,我把家中省吃儉用的全部積蓄交給他,計劃買一台19寸的電視機。當時正是全國家電價格的高峰期,老公花2700多元抱回一台21寸的牡丹牌電視機,高興歸高興,可生活上着實讓我們緊張了好一陣。

  在家屬院住了四年後,大多數同事在城裡買了房子,周末進城生活。看着空蕩蕩的校園和家屬院,我也心裡痒痒的,和老公商量后,1997年東拼西湊3萬多元在教師新村集資了一套兩室兩廳、面積79平方米的六樓的房子,於是有了第三次喬遷。

  1998年11月拿到房子鑰匙,心裡的高興勁難以言表。看別人的裝潢風格,跑建材市場討價還價,找裝修工人,在老公的細心打理下,一月後便住進了裝潢漂亮的樓房。拿到房產證的那一刻,也才真正消除了漂泊感,總算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真正意義的家。對這套房子我非常愛惜,平時住在學校,只有周末一家三口進城,里裡外外把房子打掃一遍。2000年後,陸續購置了電腦、冰箱,生活中的家電用品基本都有了,生活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這時兒子已經從鄉下轉到了城裡一所小學讀六年級,每天騎自行車上學,我和老公在農村教書,晚上回來一人照看兒子,常常為兒子上學的安危擔心,加上我們在城北面16公里的農村工作,房子在城東南角,來回要倒幾次車;同事和朋友們大多數已經換到地理位置優越和戶型較好的房子了;老公喜歡蒔養花卉,三平方米的半陽台非常擁擠,也沒有一間像樣的書房;更重要的是近幾年工資待遇提高,還清借款後手頭寬餘了許多,就計劃在城區中心地段也換一套房子,於是有了第四次喬遷。

  2005年,我們在一環路以內18萬元購買了一套三室兩廳、面積120平方米的四樓房子。望着寬敞明亮的房子,老公說,等到兒子上了大學,再換一套框架結構、帶花園的小二樓,也享受一下別墅生活。

  “小康不小康,先要看住房”。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從住房的喬遷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相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加美好的



風風雨雨話喬遷 標籤:風雨哈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