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中層副職競崗演講稿
李正: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我於2002年畢業於石油大學,所學專業是涉外財會,現任勞動爭議庭審判員。
十五年中,我成為高效優質的實踐者,幾番接手調動、離職同志遺留的老舊、疑難案件,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攻堅克難的決心勇挑重擔,逐一化解社會矛盾,多年來我從無長期未結案。十五年中,我成長為敏而好學的思考者,工作之餘我通過司法考試,取得法律碩士學位,勤于思考,廣泛閱讀,從法律門外漢到經驗豐富的法官,我注重將多元的學科知識與法律融會貫通,以開闊的審判視角分析解決問題,不久前,我巧妙地將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益理論運用於案件審理,將原本矛盾激化、分歧巨大的調崗解除案成功調解,獲得當事人的讚譽。
全國法院正處於司法改革關鍵時期,海淀法院面臨再次的騰飛,作為一名海法人,我更應竭盡全力、盡心盡責。“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我的心在海法,海法是我的舞台,在這舞台上,我會用心欣賞美麗的風景,用心去創造更美麗的風景。
郭晶:一生一世海法人
我於2009年入院,在民事審判工作崗位已度過8年的光陰,“海法人”早已成為我對自己的定義,我清楚的記得,在大學生涯即將結束之時,我只報考了海淀法院,因為我選擇司法職業的目的,就是要到北京最優秀的法院當法官,用法律給老百姓一份公平、正義。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時,“四年四度軍都山 ,一生一世法大人”的寄語讓我熱淚盈眶,被海淀法院錄用后,我對自己也許下了“一生一世海法人”的承諾,我堅信,我可以兌現這份承諾。
2012年,我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也就是從這天開始,對我來說每一個工作日,都是我兢兢業業、勤懇耕耘的一天。我深知,我能多干一點,我身邊的戰友壓力就能少一點,他們的歡笑就會多一點。我年富力強,處於敢闖敢幹的年齡階段,進入了審判業務、審判經驗相對成熟的階段。我性格樂觀、踏實肯干,有思想,能戰鬥,有執行力,有上進心,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
蘇航:在變革時代,順勢而為,直面挑戰
中國的司法正在經歷變革。每個法院人是變革的對象,也是變革的主體。在變革的時代,試圖轉身逃跑,只能被時代的洪流吞沒。唯一的選擇,是順勢而為,直面挑戰,讓變革的衝擊力成為前進的推動力。在2014年這個司法公開的潮起之年,我被調入新聞辦工作。海法是全市,乃至全國法院宣傳戰線的傳統強院。但在以新媒體運用為先導的司法公開面前,大家都是新鮮人。
身在司法公開第一線,我有幸親身參與了海法在新媒體領域的攻城略地。3年來,我們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五千條微博,790條微信,400餘篇頭條文章,形成了海法縱橫交錯的新媒體宣傳格局;我們以微博、視頻方式進行43場各類直播,讓海法法槌的敲擊聲,隨着光纜傳遍全國。在新時期,唯適者存,唯適者強,唯適者勝,這是不變的法則。
我想,海法精神在不同時期會呈現不同側面。在當前時期,順勢而為,乘勢而動,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是海法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無論是執法辦案還是宣傳調研,在工作壓力、人員結構、內容方法上都面臨新挑戰,這就要求我們保持一貫的爭先精神,又不能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而應儘力平衡繼承與創新,為“建設名實相符、內外兼優的全國領先法院”貢獻力量。
唐鑄:相信組織,做好自己
我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入院工作將近十一年了。十一年間,很多事情發生了變化:案件的數量增加、難度變大了,百姓、社會對我們工作要求更高了,身邊的許多同事也離開了;但有些事情卻一直沒有變:海淀法院的精神沒有變,海法人敢為人先、不畏艱險的信念沒有變。而正是這些一直不變的精神和信念,支撐起了我這十一年間的成長軌跡。我對海法精神的理解,濃縮為八個字:相信組織,做好自己。
為人民不計功利。審判的權力來源於人民,法院是人民的法院,因此為人民不計功利,本就蘊含在審判權本義之中。而同時,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愧於人民賦予的權力,必將得到組織和人民的認可。
因此,為了海淀法院這金字招牌的名實相符,我們應當有人人爭第一、永遠爭第一的勇氣和魄力。我有決心和信心,不畏艱險迎難而上。
湯民華:木匠、泥瓦匠與鐵匠
2010年我入職海淀法院,知道了“想事業甘於奉獻、為人民不計功利”的海法精神,通過近七年的工作,海法精神已經成為內心的信仰,讓我能夠不計較任何得失,純粹地辦案子,感受着辦案子給我帶來的充實。
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在以後工作中決不做木匠,凡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不做泥瓦匠,凡事和稀泥,而是要做鐵匠,敢於碰硬、敢於挑下重擔、敢於應對挑戰,廉潔執法,以新的姿態、新的境界以及良好的業績回報領導和同事們的信任。我相信,作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官,一定會有所作為。
李囡:枕戈待旦 分勞赴功
我於2008年入院,在知識產權庭工作至今。我深愛着這個充滿挑戰的職業。
大刀闊斧的司法改革如期而至,一些人選擇了離開。然而,我堅定地留在這裡,迎面而來的是案件量猛增和愈加繁雜的案情。人都是這樣,會找到在當前情境下最安逸的狀態守恆下去,遇到挫折,會畏難,會逃避。但身為法官的職責,就逼着你去直面問題,找到突破口。只有在重壓之下,人才能得到錘鍊,才能迸發出自己都難以想象的潛力,才能長真本事。那為什麼不趁着年輕,多磨礪自己呢,我喜歡和困難對抗后那種勝利的成就感。所以,我珍惜海淀法院為我創造的種種機遇與挑戰,我無悔在這裡揮灑青春!
知產八載塵與土,百萬字里春到秋。號角吹,再下新城池,枕戈待旦,分勞赴功!
韓毅強:愛崗敬業 持之以恆
我畢業於北京市司法學校,自1993年到海法,現為執行局執行實施二部入額法官、團隊負責人。
我個人只是一滴水,海法恰如一片海,這片海,很廣闊,很深邃。我這點滴的成績,源於海法精神的陶染。海法人在歷屆黨組的正確領導下,講團結、講奉獻。“為人民不計功利,想事業甘於奉獻”,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數以百計的幹警,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精神源泉;這不是一句標語,而是為數以萬計的案件,付出血與汗的精神集聚。海法精神詮釋了海法人的無私奉獻、自覺創新、團結向上、敢為人先。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海法榮獲了“全國先進法院”、“全國模範法院”的稱號。
誠然,在“榮譽的光環”下,海法人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工作並不完美,有諸多不足之處,離黨和人民的期盼、要求還很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海法人一定會,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永保謙虛、謹慎、不驕、不燥的工作作風,愛崗敬業,持之以恆。
石敏敏:這是我們對人生的選擇
當我打開電腦,輸入“gx”的時候出來的不是“關係”而是“管轄”;輸入“lxd”出來的不是“流行的”而是“履行地”;輸入“dy”出來的不是“電影”而是“多元”,我的日常就這麼被輸入法給“出賣”了。
立案是當事人訴訟的起點,在窗口工作期間,每天都要面臨大量群眾,這樣的工作有着特殊的酸甜苦辣,為了讓當事人在一進入法院就能與咱們建立起信任,就要更加耐心、細緻地接待。2015年10月起,為了大力推行多元調解工作的開展,經過領導挑選,由我協助籌備了訴調對接中心,從只有幾份上級文件開始,發展到有三十餘名調解員、四件常駐調解室、年調解案件兩千餘件的多元調解平台,訴調對接工作進入了有序的運轉。
剛入院的時候,對海法的感情可能只是在看過海法歷史的感動和崇拜,時隔八年的現在呢?我不由得想起有個漢語非常流利的法國小伙曾和我聊起天,他說他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這麼年輕,但是一份工作可以做這麼久。記得當時我回答,我們有很多前輩一生都在從事這一份工作,這是我們對人生的選擇。在來院多年以後,這正是我心中對海法的感情,因為這個集體帶給我榮譽感和歸屬感,值得我去為她奉獻自己的汗水。
杭歡歡:傳承精神 砥礪前行
我是2010年的夏天進入我院審判管理辦公室工作,到今天是六年零八個月。55期《審判管理動態》、35期《審判質效數據分析》、三萬六千宗上訴案件、三十萬封司法專郵……回看七年工作的數據,都是在審管辦這個庭室里,也是在海法的大集體中國共產黨同勞動的結晶。這些工作的磨練給予了我平和的心態,用平常心對待每一項日常工作,真誠對待每一個接觸的同事和當事人,“干一行愛一行”;鍛煉了敏銳的視角,“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從全市甚至整個系統看我們個人的工作才明白方向和堅守的意義。
敢為人先,甘於奉獻,崇尚榮譽,永不言敗,是在七年的工作間體會到的海法精神,傳承海法的這份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和職責,是讓海法這艘“忒修斯”之舟永葆本色、動力不竭的義務,也是我院今年的重點工作 “執法規範化”、“執法作風建設”的意義和出發點。
杜喬:在工作中成長,讓青春不虛度
我2009年7月到海淀法院工作,一直在技術部門從事信息化服務。信息化建設的目的是通過技術手段,提升法院整體效能,促進司法為民,同時為幹警減輕工作負擔。信息化的日益發展顯而易見,誰曾想到手機端可以實現院內事物的遠程簽批,可以實現細化到個人的實時數據統計,進而,科學調配運用審判數據資源,服務領導決策、服務審判業務、服務法院工作是我們的主要原則。
海淀法院給了我們年輕人一個發揮和學習的平台,正因為每個新項目都富有創造性,信息化也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產業,所以我喜愛這裡的工作,能夠時刻保持新鮮感,去學習、去創造,去充滿熱情地做每一件。使我從一個對法院事物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成長為了解審判需求,將法院事物和信息化融合的半個“內行人”,秉承着每天都進步一點,不虛度大好青春這一信念,平凡而踏實的力爭做一個有信仰、懂規矩、作風優良、敢於擔當的合格海法人。
法院中層副職競崗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