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科組建設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稿:語文教學,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當前不少學生不願學、也學不好語文,不少老師教語文教得很累、很痛苦,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應試的道路上我們都走得很辛苦,當語文課變成了死記硬背的枯燥的練習課,變成了支離破碎的分析講評課,只有所謂的技巧、規範,沒有了靈性和趣味,語文老師喪失了存在感和價值感,生活幸福指數自然會下降。但目前,除了應試,我們似乎沒別的路可走,而這條路只能越走越狹窄,甚至讓人窒息,這時我們只有積極突圍,自己拯救自己,去儘力提升語文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幸福指數。
作為語文教師,好歹還算是讀書人,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回到書香世界,過有書為伴的生活。在教研員王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科組成立了教師“悅讀會”,採用了王老師提供的書單,學校領導也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召開了讀書分享會,交流讀書的感受。我覺得能有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談感興趣的話題,是件開心的事;覺得疏離浮躁,於寧靜淡泊中用書墨清香來涵養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是件幸福的事。我一直都想走出相對封閉的生活環境,改變相對僵化的生活方式,教師“悅讀會”可能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我也鼓勵年輕老師去市圖書館看書、聽講座,加入一些文化圈子,促使自己不斷成長,也讓自己的生活有點詩意。
在語文教學方面,我們當然要應試,但我們要做高明的應試者,把目光放遠些,目標定高些,不唯高考,超越高考,才能贏得高考。我們的理念是,要回歸於“人”的原點,以“立人”為核心,讓學生開拓視野、升華思想境界、提高文化品味。語文學科活動可以更豐富一些,少做點試卷,多一些美文賞讀、讀書講座、時事點評,多幾場演講賽,辯論賽,詩歌朗誦比賽。我們在高一級開設了閱讀課,每周一次,帶學生去圖書館讀書;每周都印發閱讀材料,供學生摘抄、品味;有些班級開設語文或作文博客,進行活動式寫作探索,重視學生的寫作實踐,以讀促寫,以寫帶讀;我們每年都舉辦讀書節和文化節的系列活動,比如每次放長假前都會向全校發出開展讀書活動的倡議,開出推薦書目,如“高中生喜歡的100本書”,布置學生寫讀書筆記,回校后就評選出優秀閱讀心得或讀書評論,在櫥窗中展出,引導學生讀好書、會思考,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在高一新生中舉辦“親子閱讀”活動,加強家校間的聯繫,促進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讓家長投入到子女的閱讀活動中來,主動關心孩子的精神成長,營造濃厚的家庭讀書氛圍。這一活動連續舉辦了幾年,得到了家長的廣泛好評,效果令人滿意。這已成了一中的品牌活動,在市裡進行了推廣,社會反響很好。
回想近兩年的教學生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些什麼呢?是組織學生進行“青春的行吟”詩歌朗誦比賽,學生的表現太精彩了,現場掌聲雷動,全體學生情緒激昂,我也興奮得難以入眠;是組織學生閱讀《紅樓夢》《三國演義》的圖景,我們並沒有要求學生買,但全班學生差不多人手一冊,我們在課堂上進行《紅樓夢》知識搶答賽,或以這兩本名著的某些章節為教材細細品味或熱烈討論,學生們說每天都期待着上語文課;是組織學生到電腦室上博客點評課,到圖書館開讀書交流會,在教室里一起看《雷雨》、《春風化雨》等經典影片或者欣賞一些歌詞寫得好的流行歌曲,是學生的每天課前演講或讓學生當小老師等等,這些都可以是語文課或是語文課的內容啊,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語文是有厚度和溫度的!
語文教學,當我們覺得無路可走的時候,可能只是我們自己迷失了方向,或者被環境、制度所禁錮,束縛了手腳,還是換一種觀念,探究語文教育的本原,大膽進行嘗試,讓我們都活出生命的激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