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八榮八恥演講稿
同學們,什麼樣的事情是光榮的,有臉面的,什麼事情是不光榮的,丟人的,這也許是我們懂事時起就不斷思考的問題。中國有句俗話:叫人有臉,樹有皮。也就是說做人要講臉面,臉面問題實際上就是做人的品格問題。我們要學校來讀書,最根本的也是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學校的校訓是“敦品勵學”,“敦品勵學”語出清學者梁章鉅《歸田瑣記•謝古梅先生》。他把敦品勵學作為評價具有儒者風範、高尚品格的人。1909年,時任衢郡中學堂監督的汪張黻先生,題寫“敦品勵學”匾額懸挂於學堂門口,作為辦學宗旨,“敦品勵學”遂成為我校校訓。作為校訓,他時刻敦促我們要致力於自身品德修養,發奮學習的高尚境界。81屆校友贈給學校的文化石上刻有文天詳的硯銘:“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然。”這是古代儒者風範高尚境界的一大寫照。
那麼,在現代社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講“敦品勵學”,它的內涵應該是怎麼樣呢?3月4日,國家主高席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裡,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一概括精闢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是中國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我想也就是我們現在講“敦品勵學”的全部內涵吧
同學們,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歷經多少滄桑巨變,我們的民族總是堅守着一份對於真善美的崇高而純粹的追求。多少為生民立命的志士仁人,多少死而後已、捨命為人的忠義之士,多少好學向上,成就事業的文人學者,多少溫良恭儉、勤勞質樸的蒼蒼蒸民。都成為民族傳統的化身,正是這種精神傳統造就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豐功偉績,使我們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我們衢州一中堅持“敦品勵學”,也就是要傳承我們偉大的傳統,弘揚時代精神,培養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講“八榮八恥”,樹高尚品德,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