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忠實《白鹿原》演講稿
我為什麼要與大家分享《白鹿原》呢?想必大家也看到過這個消息——4月29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享年73歲。所以我今天來做演講的目的有二:一為分享心得,二為紀念大師。
一。陳忠實與《白鹿原》
陳忠實,1943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即長篇小說《白鹿原》。
《白鹿原》則不可不為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的長幅畫卷。其開篇一句即:“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不尋常的開頭預示了白嘉軒,預示了白鹿原必然要經受一番動蕩。果不其然,此後五十年間,時局風雲變幻,素有“仁義”之名的白鹿村內紛爭不斷,白、鹿兩家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這片古老的土地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謂“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 《白鹿原》書摘及啟示
原著很長,三言兩語難窺全貌,結合兩則書摘來談談本書給我的啟示。
書摘1: 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心軟一下熬不過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這是基於近幾年輕生的人越來越多所摘。說句實話,咱們這一代人承受生活的壓力比陳忠實那一代還要大,我們將要面臨房價高、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但是我們能受一點點挫折就動不動放棄生命嗎?“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多麼平實,又多麼富有智慧!
書摘2: 讀書原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事;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不過是盜名欺世;你把念過的書能用上十之一二,就是很了不得的人了。讀多了反而累人。
這是基於我們學生也在讀書摘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讀書人的標準,而“修身”是其基礎。想想現在,學術造假、論文抄襲現象泛濫成災,更有甚者,許多高學歷的人為了名利不惜鋌而走險去犯罪。他們是忘了讀書的本意啊!這樣的讀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三。塬上不留白鹿,世間再無忠實
《白鹿原》還有一句話很有名:“人是個賤蟲。一天到晚坐着渾身不自在,吃飯不香,睡覺不實,總覺得慌惺兮兮。人一幹活,吃飯香了,睡覺也踏實了,覺得皇帝都不怯了。”我覺得這是對陳忠實那一代作家最真實的寫照。陳忠實、莫言等作家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農民有個共性:閑不住。而且他們又經歷過太多太多的風雨動蕩,莫言是餓極了,所以為了頓頓吃餃子開始寫作並有了《紅高粱》;而陳忠實是偶爾有一天坐在田壟上看着大片的麥田回想過去,忽然覺得不寫點什麼心裡堵得慌,想寫出一部可以蓋棺墊枕的作品,於是開始提筆寫下了《白鹿原》。白鹿象徵仁義,忠實人如其名,只是現在這樣的作家越來越少,這也正是陳忠實先生的去世引發人們追憶與惋惜的原因吧。
四。讀書究竟有什麼好處
說了這麼多,那麼讀書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呢?我先和大家分享個小故事吧:
沙俄時期一位貴族和一個讀書人打了巨賭,一個人能否在十年之內除了讀書以外什麼事都不幹?於是貴族在自已莊園建了一棟房子,讀書人被關在其中吃喝拉撒睡,足不出戶。想看什麼書,傳個條子出來,僕人按所列書目送進去。剛開始書單所列都是一些通俗輕鬆類的書籍,隨着時間的延續,書單上的書內容越來越深奧,到最後基本上都是宗教哲學類的書了。如是十年期滿,貴族突然破產了,付不起賭資,一逃了之。讀書人從小房中走出,淡然一笑,飄然遠去——閉門讀書十年,他已看淡了金錢,看懂了人生。
我以為,除去那些粗製濫造的垃圾書籍,每一冊書籍,都是他人思想的結晶。歌德也說過:“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好的書籍能觸及你的靈魂深處,每每看到這樣的書,你會手舞足蹈、開心大笑,如陶淵明一般“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書看多了,會拓展你有限的人生,豐富你淺薄的思想,看清自己、看懂世界、看透人生,正所謂“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所在吧。
就像《白鹿原》所說的那樣:“好飯耐不得三頓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書卻經得住一輩子讀。”《白鹿原》正是這樣一本經得住讀一輩子的書。斯人已逝,其背影卻因為《白鹿原》而愈發高大,他留下的精神豐碑永遠值得我們敬仰。
謝謝大家!
讀陳忠實《白鹿原》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