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篇一: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1、數學課堂回歸生活

  同學對“面積”並非一片空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小朋友,他們早已從家長們關於“買房”、“賣房”、“裝修”的談論中,耳濡目染了“面積”、“平方米”等等,然而這時的“面積”和“平方米”對他們來說,還都只是停留在“詞”的感覺上,並沒有和數學發生聯繫。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要聯繫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開始我拿出一大一小兩張白紙,提出疑問“假如要進行塗色競賽,誰先塗完誰就是冠軍,你想選擇哪一張?”開始引入。同學們都選擇了小的那張,在說說自身的理由時,很多同學都說出了“小的那張面積小”的答案。讓同學感到數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們就在我們身邊。接着通過摸一摸自身和同桌的手掌面,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摸一摸書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體的面”隨處可見,讓同學在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逐步理解面積的概念,把同學推到主體的位置,解決數學知識的籠統性與同學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促進同學思維的不時突破和發展。,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再通過塗色競賽活動,讓同學感受到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大小之分,都有一定的面積,使學習成為一種自然生髮與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親歷經驗的積累。

  2、強化數學的體驗學習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索過程,為了使同學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使數學知識成為同學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實際,真正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在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將同學引入重重矛盾之中,引導同學自身探索、解決矛盾,把知識和能力融為一體,鍛煉同學科學的思維方法,使他們經歷了從觀察——重疊——拼剪——拼擺——用統一的規範來擺——面積單位的建立這一過程,同學始終在興奮中考慮、探索,知識的學習成為了自我需要,而且使同學學得愉快,學得主動……

  二、不足之處

  1、如何在開放的課堂中進行良好的組織與調控是我面臨的一大考驗。這節課中小組活動似乎變了味兒,有的同學獨領風騷,有的同學手足無措,還有的同學孤軍奮戰,……今後要從平時課堂訓練着手,使小組活動紮實、有效。

  2、在評價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評價語言單調,缺乏數學思想、方法等實質性評價。對小組合作的評價也不夠到位。小組合作的效果只由個別同學參與了彙報,忽視了其他成員的參與,只注重對彙報的同學評價,卻將其他同學的功勞一筆勾銷,勢必使小組活動演變成為個人展示,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3、這堂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快馬加鞭往前趕,使一些活動缺乏實效。還不得不忽視了許多小朋友的感受,說是開放卻放的不開,時間一到不論小朋友們的探究是否完成績將活動嘎然中止。比方最後的丈量活動,小朋友們活動的興趣盎然,瞧他們的認真勁兒,我真不忍心打斷他們,但鈴聲即響,我無可奈何,彙報時顯得匆匆忙忙。看着他們高舉的小手、失望的眼神、遺憾的表情,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我在考慮這局部內容能不能分開講,儘可能使每個活動更充沛、有效。

  不論勝利與失敗,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節課。它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課堂上,老師應該給同學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示自身的機會,讓同學增添更多探索勝利的喜悅!

  1、數學課堂回歸生活

  同學對“面積”並非一片空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小朋友,他們早已從家長們關於“買房”、“賣房”、“裝修”的談論中,耳濡目染了“面積”、“平方米”等等,然而這時的“面積”和“平方米”對他們來說,還都只是停留在“詞”的感覺上,並沒有和數學發生聯繫。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要聯繫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開始我拿出一大一小兩張白紙,提出疑問“假如要進行塗色競賽,誰先塗完誰就是冠軍,你想選擇哪一張?”開始引入。同學們都選擇了小的那張,在說說自身的理由時,很多同學都說出了“小的那張面積小”的答案。讓同學感到數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們就在我們身邊。接着通過摸一摸自身和同桌的手掌面,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摸一摸書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體的面”隨處可見,讓同學在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逐步理解面積的概念,把同學推到主體的位置,解決數學知識的籠統性與同學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促進同學思維的不時突破和發展。,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再通過塗色競賽活動,讓同學感受到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大小之分,都有一定的面積,使學習成為一種自然生髮與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親歷經驗的積累。

  2、強化數學的體驗學習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索過程,為了使同學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使數學知識成為同學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實際,真正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在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將同學引入重重矛盾之中,引導同學自身探索、解決矛盾,把知識和能力融為一體,鍛煉同學科學的思維方法,使他們經歷了從觀察——重疊——拼剪——拼擺——用統一的規範來擺——面積單位的建立這一過程,同學始終在興奮中考慮、探索,知識的學習成為了自我需要,而且使同學學得愉快,學得主動……

  二、不足之處

  1、如何在開放的課堂中進行良好的組織與調控是我面臨的一大考驗。這節課中小組活動似乎變了味兒,有的同學獨領風騷,有的同學手足無措,還有的同學孤軍奮戰,……今後要從平時課堂訓練着手,使小組活動紮實、有效。

  2、在評價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評價語言單調,缺乏數學思想、方法等實質性評價。對小組合作的評價也不夠到位。小組合作的效果只由個別同學參與了彙報,忽視了其他成員的參與,只注重對彙報的同學評價,卻將其他同學的功勞一筆勾銷,勢必使小組活動演變成為個人展示,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3、這堂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快馬加鞭往前趕,使一些活動缺乏實效。還不得不忽視了許多小朋友的感受,說是開放卻放的不開,時間一到不論小朋友們的探究是否完成績將活動嘎然中止。比方最後的丈量活動,小朋友們活動的興趣盎然,瞧他們的認真勁兒,我真不忍心打斷他們,但鈴聲即響,我無可奈何,彙報時顯得匆匆忙忙。看着他們高舉的小手、失望的眼神、遺憾的表情,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我在考慮這局部內容能不能分開講,儘可能使每個活動更充沛、有效。

  不論勝利與失敗,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節課。它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課堂上,老師應該給同學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示自身的機會,讓同學增添更多探索勝利的喜悅!

  篇二: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對於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導入——在比賽情境中引入 上課一開始,我就用讓學生選擇樹葉塗顏色比賽的環節引出課題。接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去感知面積,逐步理解面積的概念,把學生推到主體的位置,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突破和發展。

  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探究面積單位。

  在第一節課試講時,在比較兩個長方形哪個圖形的面積比較大時,由於教師的指令學生並不是特別理解,所以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還是用重疊法進行比較的較多,而且給學生的學具比較多,所以學生一時間不知道這些學具應該怎樣使用。一節課上下來,學生在拼擺環節浪費時間較多,對於面積單位的教學根本無法進行。第二次試講時,教師對於學生的操作指令更明確些,學生可以很順利地比較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在經過其他數學老師的評課和指導下,第二、三次試講注重學生的認知衝突,揭示和呈現矛盾,巧設懸念,以激趣為基點,層層深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整堂課在出現認知衝突—解決問題衝突—再出現認知衝突—再解決認知衝突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最終引出“面積單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也使學生理解了要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必須用到統一的標準----- 面積單位。

  學習面積單位——感知常用的面積單位的大小

  通過比較物體和圖形面積的大小,不僅讓學生參與“面積單位”的產生過程,而且使學生領悟到產生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緊跟着學習常用的面積單位: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 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動去理解1 平方厘米, 在學生腦海中建立1 平方厘米的表象特徵,最後讓學生用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估一估橡皮一個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再 讓學生用1 平方厘米量課桌面的面積,使學生體會到不方便,從而引出大點的面積單位——平方分米,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慾望。用同樣的方法學習1 平方分米,並建立1 平方分米的表象,最後讓學生用1 平方分米量黑板表面的面積,學生馬上反應用1 平方分米這個面積單位太小了,不方便,從而引入更大的面積單位——1 平方米。學習1 平方米時,我先讓學生看一看1 平方米有多大,然後,我設置了體驗1 平方米究竟有多大這一環節,先估一估大約能站多少人,再請一些同學在1 平方米的面積上站一站,通過體驗,談感受;然後讓學生說一說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 平方米,讓學生估計黑板面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想一想用平方米可以測量那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呢?最後將這三個面積單位的模型粘在黑板上,讓學生閉上眼睛充分感知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大小,逐步建立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表象特徵。緊接着出示一則報道:一節表面面積是1 平方厘米的電池,卻可以讓環境遭受巨大的損失,從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應用練習 ——鞏固新知

  最後在練習鞏固上,我設置了填適當單位的題目,判斷不同物體的面積是多少等題,讓學生明確,測量較小的物體面積時,要用平方厘米作單位,測量較大物體的面積時,要用到平方米作單位,測量一般物體的面積時可以用平方分米做單位,這樣加深學生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從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實現了教學目標。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是我個人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不夠,在引導的過渡語上還不夠恰當,在對學生合作探究彙報時新生成的知識點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指令性較強,沒有完全地放開。這樣就沒有做到四導教學中第一導:相信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要讓學生自己學。

  那麼,本節課的設計應該是在學生預習的前提下,整堂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彙報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分歧,此時教師沒必要充當裁判的角色,而應該引導學生有序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過程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適當引導學生圍繞本節課的內容進行討論。同時,要照顧每個小組都能參與到交流中去,而不是只有1——2 個小組的同學參與發言,其他小組卻無動於衷。學生的語言雖然不夠準確,但是教師不要害怕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只要意思對了,就說明學生已經懂了。並且將某概念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樣的話,學生也能感受到學習的主體是自己,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

  在我的設計中,我為學生服務的成分較多,雖然也讓學生體驗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但是效果確實不及學生自己製作這些學具的印象深刻。學習面積單位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自己想學習有關面積單位的什麼知識。學生一邊提出自己的想法,一邊操作。這樣可能收到教師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教師的想法比較單一,學生還可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所以在課前,教師也要收集大量的與本節課有聯繫的內容。其實,這樣的設置,還能讓學生自己比較出面積與周長的區別等後續課程要學習的內容。

  雖然只是一節課,但是這節課卻傾注了許多教師的智慧和心血。能真正上好一節課,單純地挖掘教材和教學預設是不夠的。課堂上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我們要不斷總結、探索、改進,這樣才能上出一堂真正適合學生的課程,讓學生主動去學習的課。經過一次次的磨練和修改、揣摩,最後剩下的才是精華,收穫的更多的是經驗。

  篇三: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概念比較抽象,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確表象,藉助表象才能進行正確判斷和推理。為此,我為學生創設了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如摸數學課本封面、桌面、手掌心的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體驗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在學習常用面積單位時,我又引導學生直觀的用學具小方塊去拼擺。當方塊數不同,方塊大小又不一樣時,這樣比較面積大小,不斷產生新的認知衝突,體會到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使他們經歷了從觀察—— 重疊—— 拼擺—— 用統一的標準來擺—— 面積單位的建立這一過程,從而引發學生的心理需求。由於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數學活動,頭腦中形成了鮮明的,正確的“面積”的表象,抽象概括“面積”意義就水到渠成。

  這堂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快馬加鞭往前趕,使一些活動缺乏實效。還不得不漠視了許多孩子的感受,說是開放卻放的不開,時間一到不管孩子們的探究是否成就將活動嘎然中止。看着孩子們活動的興趣盎然,瞧他們的認真勁兒,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我應該儘可能使每個活動更充分、有效。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