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給予樹教學反思

給予樹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給予樹教學反思

  《給予樹》是新教材第八組課文“愛的教育”專題下的一課,是一篇富有濃濃的人文情懷的課文。圍繞“愛”字展開教學,是本堂課的主要特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忘掉語文本體,語言文字的訓練也要做到紮實,並要跟情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課文主要講了小女孩金吉婭把本用於購買聖誕禮物的錢為一個陌生的小女孩買了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實現了陌生小女孩的願望的故事。

  我深入鑽研教材,細細揣摩編者的意圖,了解通過這篇課文所要達到的目的。目的明確了,再思考要設計什麼樣的內容,通過怎麼樣的形式來達到。最後,我確定了這節課的重點為:引導學生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和同情,明白幫助別人自己也快樂的道理。

  一、抓住文本主旨,自主閱讀,深入文本。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婭還給予小女孩,給予哥哥姐姐,給予我們什麼?”為重點,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自主閱讀、品讀體悟、討論探究、感悟文本,同時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二、適當補白,個性閱讀,培養語感。

  “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我們在上課時,始終不能忘記時刻要滲透道德情感教育,從小讓兒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在上《給予樹》時,我根據課文內容,確定了“引導學生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和同情,明白幫助別人自己也快樂的道理”為教學重難點。那麼,在教學中如何突破呢?我發現,文本中有這樣一句話:“卡片上寫着:她一直盼望着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而這正是金吉婭把本用於購買禮物的錢為這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的原因所在。於是,在教學中,我以此為突破口,充分開發課程資源,讓學生以生活為源泉,從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為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什麼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然後,我啟發學生想象卡片上的內容。由於有前面的鋪墊,學生一下子就打開了思維,紛紛想象卡片上的內容了。這時,我再出示一張設計好的卡片,卡片上寫着:“聖誕老人啊,您在哪?又到聖誕節了,可是我還是什麼都沒有。我沒有父母,沒人親人。我多麼盼望得到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啊!我會做它的媽媽,不讓它像我這樣孤單。”學生讀了這段文字,不禁被小女孩凄慘的生活所感動,從他們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看到,他們已完全進入到與文本的對話情境中去了。此後,在後面的學習中,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金吉婭為什麼會這樣做,並深刻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和同情了。

  這一教學環節的成功,更進一步地肯定了我“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的觀點。教材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依據。但我們在教學中並不是以教材為唯一,而應當積極拓展課程資源,讓學生在與自己的生活相密切的環境中理解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三、透過文本,讀向生活,讀寫結合。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朗讀、討論、交流,並把字詞教學滲透於教學的各環節中。如在理解金吉婭為什麼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時,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又如理解課文金吉婭對家人關愛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時,我緊緊抓住“沉默不語”的意思,並教會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探究“沉默不語”背後的金吉婭的內心。在讀到“一個陌生小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那個陌生小女孩你想對金吉婭說什麼?指導學生髮揮想象說一說。這是把讀說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結果,很多學生既說出了對金吉婭的感激,又說出了對金吉婭的讚揚,同時還有愛心傳遞的回報。如有同學說:“親愛的金吉婭,你送給我的洋娃娃,我已經收到了,我真不知怎樣感謝你!我也要像你一樣去幫助別人!”上完此課,總還覺得學生雖能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有愛心,但並不很受感動。細想一下,並非我們的學生不懂感恩,只是他們缺少這樣的體驗。而要讓學生有較深的體驗,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完全進入到文本,與文本、人物進行三維的對話,應抓住語言文字,讓學生自己走進,而不是被老師拖進去。如在體會小女孩對得到這份禮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從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為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什麼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然後,啟發學生想象卡片上的內容。這時再出示卡片,也許有前面的鋪墊,學生思維就可能一下子打開了。此後,在後面的學習中,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金吉婭為什麼會這樣做,並深刻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和同情了。

  篇二:給予樹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抓住了“愛”這條情感線,在感悟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進入文本,感受金姬婭的“愛”。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把握主線,個性解讀

  《給予樹》是一個媽媽以第一人稱寫的,寫出了自己內心的變化。在教學中,我圍繞着媽媽的心情變化的主線,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文本語言,透過語言文字走進金吉婭的內心,感受金吉婭的善良,其間通過情境創設、通過情感的共振,深入體會文本。

  二、感悟“給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愛心和善良的品質。我努力創設情境,進行拓展與延伸,走進文本。課文中沒有介紹那個小女孩在卡片上具體寫了什麼,為了使學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婭產生心理共鳴,創設情境,出示心愿卡,配上音樂讓學生讀讀上面的內容,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語句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礎上,再去讀讀金吉婭怎麼做的句子,說說新的體會,在說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動,與金吉婭產生了情感共鳴,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升華情感

  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說,讀,寫”的訓練。本節課,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媽媽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小女孩會對金吉婭說什麼,我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安排這樣一個小練筆,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升華了情感。

  篇三:給予樹教學反思

  《給予樹》所在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我在教學時以“愛”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第一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着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為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第三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裡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后,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后,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

  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給予樹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