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

  開始我對《分數的再認識》這節課的理解不夠深入,經過認真的學習教材的編寫意圖,經過課堂實施中對教材的重新感悟,我對本節課的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對於分數意義的教學,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在編排上有很大的不同,人教版的三年級只涉及到分數的初步認識,讓學生認識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到五年級再正式認識分數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從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在認識上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飛躍。因此,人教版到五年級再正式認識分數,肯定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這樣編排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北師大版從教材整合的角度出發,讓三年級學生學習過分數的初步認識后,馬上認識分數的完整意義,這樣讓學生看到了知識的全貌,避免了“小步子”教學,這也許更符合新課改的一些精神。另外,北師大版也考慮到了學生掌握的不是很紮實,所以在五年級就專門安排了“分數的再認識”這節課。

  因此,“分數的再認識”不是初步認識整體“1”,而是對整體“1”的再認識。此時,學生已經懂得出了可以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只是學生對整體“1”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還感受不到整體“1”不同,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所以,本節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感受到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體驗到同樣拿出相同整體“1”的幾分之幾,但是由於整體“1”不同,拿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另外,還讓學生根據整體“1”的幾分之幾所對應的數量,描述出整體“1”的大小。這樣學生會深刻的體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豐富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從而達到對分數再認識的目的。

  人教版教材更加關注整體“1”產生,但是沒有從不同的側面加強對分數意義上的理解,沒有豐富學生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學生只會記憶分數的概念,但並不真正深入的理解分數的實質內涵。這正是北師大版教材編排本節課的目的所在。

  篇二: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

  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探究交流數學知識,構建自己有效數學理解的場所。所以本課我力求做到了師為主導,生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把學生推向學習的前沿,把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把反思與發現的空間和時間也給了學生,把發現的權利交給了學生。為此本節課教學中,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對學生寄予了過高的期望,學生卻沒有給予肯定的回答。新課伊始,教師通過謎語、故事等環節,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可惜,教師過高的估計了學生對以前所學的分數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致使導入新課佔用了較多的時間,無疑,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後面的教學。我在想:教師必須了解學情,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對於學情,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驟。

  二、教師投入了全部的教學激情,學生卻沒有受到熏陶與感染。課堂幾次出現短暫的冷場現象令教師手足無措,甚至沁出了汗珠。我在想:教師的教學機智應該提升,才能適應課堂教學中不斷出現的各種“ 生成” 。

  三、教師注重了“ 引” ,卻“ 引” 的不夠恰當,致使得出的結論很是費心、費神、費力。我在想: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習的主人獲取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教師要充分的課前預設。最大可能地想象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形,並尋求相應的處理辦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四、教師注重了教學方案的設計和文本資料的準備,卻沒能把這一切儲備在自己的頭腦中,使得教學中曾經出現了大腦一片空白的即時現象。我在想:教師課前必須充分的準備,只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備。

  另外,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有必要說出來,和大家共勉。

  整合教材。改個別學生的“ 分鉛筆” 活動為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 拿紙片” 活動,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是為了人人參與,人人動手,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篇三: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過“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再認識分數的完整意義。因此“分數的再認識”不是初步認識整體“1”,而是對整體“1”的再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懂得整體“1”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由許多物體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是學生對整體“1”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所以本節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感受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體驗到同樣拿出整體“1”的幾分之幾,但是由於整體“1”不同,拿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另外,還讓學生根據整體“1”的幾分之幾所對應的數量,描述出整體“1”的大小。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我創設了“拿水筆”、“比一比”、“畫一畫”等多個情境,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

  2、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討論解決問題。如在“拿水筆”的活動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提出問題,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解決,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合作開拓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節課,大多數的學生能提出問題,積極主動地參加討論問題,爭先恐後地搶答問題。

  然而也有一些問題是值得我繼續思考的:分數的再認識,再認識的內容有兩點: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思考一:這裡的“進一步”、“體會”兩詞就屬於模糊詞語,對於老師而言,比較難以把握,到底“進到哪一步”?“體會到哪一層”?

  思考二:我們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他是否進到那一步了,是否真正體會到了。評價標準是什麼?僅僅是那幾道題?教學過程中,拿水筆環節進行的很順暢,幾乎異口同聲說出“因為總枝數不同,它們的1/2當然不同”。是不是這樣就算是體會了呢?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認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