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極樂空間影評

極樂空間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極樂空間影評(一)

  文/基督山伯爵

  在《第九區》的結尾,大蝦拍胸保證三年後一定回來,結果三年過去了,不但連個蝦影子都沒見到,導演更是沒出過一部新片。直到四年後才好不容易憋出了一部《極樂空間》。由於處女作的起點實在太高,外加移情作用的影響,《極樂空間》自問世之際就註定了要接受眾人心中《第九區》續集的檢驗標準。

  從影片的觀賞性來講,《極樂空間》秉承了尼爾·布洛姆坎普擅長的科幻現實題材與紀實風格,片中貧民窟般的場景設定、簡潔低調的武器設計、以及大量晃動不安的手持攝影,都能讓人迅速找回當年觀看《第九區》時的相同感受。那種層層遞進的緊張節奏,也依舊保持着當初的出色水準。但在對於人物弧光的處理上,兩部影片卻有着天壤之別。

  眾所周知,在《第九區》中,沙爾托·科普雷飾演的警官剛開始是一個惡棍,然而隨着劇情的逐步發展,他在生理與心理上都發生了巨大改變,那種內心變化帶來的情感衝擊是結尾震撼人心的關鍵所在。可是到了《極樂空間》中,馬特·達蒙的角色幾乎沒有一絲弧光,自始至終都是一副木訥的自私鬼模樣。在幾個關鍵情節點的轉折上,他都沒有與其他角色發生情感上的關聯作用。他為了自救,在黑幫面前直接替自己的兄弟做了賣命的決定,最終害死了兄弟;面對救了自己的童年女友,他完全沒想到要嚴肅告誡其事態嚴重性,聽完故事就直接撒手走人;為了上極樂空間用醫療機,他棄一切於不顧,拉開手雷去找沙爾托,上了船才發現童年女友也在船上……但直到這個時候,他木訥的表情依然沒有任何內疚與掙扎。正是因為這一系列人物細節刻畫上的草率,直接導致了主人公最後做出犧牲時情感衝擊力的嚴重疲軟,甚至難以從邏輯上認同他的抉擇併產生共鳴。當然,馬特·達蒙糟糕的演技也負有一定的責任。畢竟,這樣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性格上又略帶自私的莽夫,在前半段的觀摩過程中就很難博得觀眾的青睞,面對他所遭遇的致命劑量輻射,觀眾的情緒只能停留在可憐的程度,而並非同情與憐憫。好在導演的節奏把控力相當出色,把片中的幾場遭遇戰都做到了扣人心弦,這多少從側面迂迴掩蓋了一些劇情與人物的薄弱。

  在影片主題上,《極樂空間》宏觀上看似乎是聚焦在了貧富差距與階級鬥爭上,但本質卻是以奧巴馬在美國大力推行的醫療改革為切入口,站在民主黨的立場上,有力反擊了共和黨對醫改的種種指責。

  影片中,生活在極樂空間的都是富人與社會精英,他們所擁有的醫療機包治百病,這片土地上的每個公民都印有一個鋼印,這個鋼印便是在極樂空間享受各種社會福利的憑證,影片尤其強調了這個鋼印在醫療方面的重要性。而極樂空間的社會結構,則是一個由小政府領導下的大社會,試圖發動政變的女強人主張重點贊助國防建設。為了保護自己的公民,她可以毫不猶豫地擊落任何非法外來者。

  而在現實中,共和黨所主張的就是小政府、大社會,反對擴大政府在經濟和社會事務上的預算及開支,主張全面擴大國防預算開支。民主黨卻是主張採取積極的行動來推動社會福利事業和控制企業活動。

  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當選總統的奧巴馬,在推動社會福利事業和控制企業活動上最努力的就是他的醫療改革法案。

  《極樂空間》中的世界觀與當下美國的社會環境實在太像了。在美國,全民醫保一直都沒有普及,有近4000萬人沒有被醫保覆蓋,這在發達國家中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影片中的這些地球人生活在加州,而加州一直都是擁有大量未參保居民的大洲,可以說片中的這些地球人,就代表着那些沒有醫保的美國人。這部分人群渴望獲得醫療保障,但是他們的保障由誰買單呢?——由極樂空間中的這些富人買單,這恰恰與奧巴馬的醫改如出一轍。在現實生活中,奧巴馬醫改成本的主要承擔者就包括了富人、企業主和醫療器械製造商。而這些美國企業主又具有很大的遊說力量,由於觸及到了這部分人的利益,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醫保法案時,就沒有一個共和黨議員投贊成票。醫改的推動過程一直都困難重重。

  在《極樂空間》中,導演傳遞出的信息正是民主黨試圖向那些反對派所闡述的信息。他從階級觀點的角度告訴奧巴馬醫改的反對派,福利是對窮人遵守社會秩序的一種“報酬”,假如窮人饑寒交迫,那麼富人即使住進城堡(極樂空間)也不會安全。而醫改只是一次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弱勢群體將以醫療福利的形式得到生活保障。通過醫改,數百萬的美國人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醫療保險,這是他們過去因為病情太重或者過於貧窮而無法享受到的,而提供這些好處,只需要極少數的美國人付出代價,這些人大多又都是非常富裕的人。

  於是在影片的最後,來自加州的窮人通過反抗取得了極樂空間的領導權,把大量的醫療機派往加州,通過數據編碼的重寫,讓那些生活在加州的弱勢群體獲得了使用醫療機的權限,這何嘗不是醫改成功的信號。至於生活在極樂空間中的那些公民,他們的生活只是收到了輕微的損失。

  尼爾·布洛姆坎普就這樣以科幻的手法,描繪了當下美國正在發生的現實處境,在架空的世界中,大膽誇大了美國兩黨對醫改方案的不同態度,犀利地揭露了美國企業主們在醫改過程中的私心,在醫改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階段為奧巴馬政府做了一個軟性宣傳片,奧巴馬多少也該授予他一塊獎章吧。

  千言萬語,還是社會主義好。

  極樂空間影評(二)

  想必不少對此片抱有很大期待的觀眾,除了達蒙和福斯特的忠粉之外,應該也有不少《第九區》的粉絲。畢竟在好萊塢創意日益枯竭的形勢之下,《第九區》以超級黑馬的姿態橫掃獎項與市場,成為近幾年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之作。而《極樂空間》的預告片一出,導演布洛姆坎普的似曾相識的鏡頭與畫面就讓不少粉絲翹首以盼,更不用說這次的主戰場從地球移師到了外太空,恢弘的場面以及充滿懸念的劇情都吊足了影迷的胃口。可惜,影片令人大失所望。

  影片從一開始的立意還是頗有些創意的,儘管這樣的故事不是第一次被搬上銀幕,前就有今年年初阿湯哥的《遺落戰境》,但相比其他影片,關於不同階級的人,以及和機器之間的關係,本片似乎刻意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雖然因此缺乏了深度,但卻有着更加明顯的戲劇衝突。然而,在情節上的可取之處也只有立意而已,隨後的故事則講述可以用亂七八糟來形容,各種突兀和狗血的情節令人目不暇接,有人死得不明不白,有情節跳躍得讓人忍不住想把編劇找出來打一頓,更不消說本片基本可以說沒有高潮,整個影片就這樣在搖晃的鏡頭下骯髒的地球和美麗的空間站之間完成了導演對自己鏡頭語言無比自戀的意淫。

  過多的政治隱喻也成為了影片失控的因素之一。毫無疑問,移民問題是影片想要探討的主要話題,22世紀的洛杉磯儼然已經成了墨西哥人的天下,馬特達蒙幾乎是作為城市裡唯一的白人形象出現的,污濁混亂的城市街道似乎暗示着美國拉丁化之後難以逃脫的命運。而太空站里整潔發達的白人主導的社會則令人無比嚮往,往太空站偷渡的拉丁人更是絡繹不絕。這種赤裸裸的明喻只會讓各色人種都不會感到太舒服。除此之外,編劇還毫不掩飾地黑了一下即將進行大選備戰的希拉里,如果朱迪·福斯特的角色不是暗示希拉里的話,那絕對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了,因為影片還打了個擦邊球黑了下奧黑總統。既然要黑希拉里和奧巴馬,自然不能放過民主黨飽受爭議的醫療保險,堅持看影片到最後,我以為自己在看共和黨的宣傳片。

  就連一般大片都不會出現的表演問題,本片都讓人不得不吐槽。首先自然是曾擔任《第九區》主演的沙爾托,不說那過於誇張的令人覺得已經業餘的表演方法,單就那濃重得能讓人覺得有大蒜味從銀幕上撲面而來的東歐口音的英語,就讓人覺得聒噪得想塞住耳朵,每次有他的鏡頭出現都令人坐立不安。再說下那位黑幫老大的拉丁裔演員,看完之後我特佩服馬特達蒙在與他對戲的時候竟然一點都不齣戲,真不知道那位演員當初演《精英部隊》時的靈氣哪裡去了,是被達蒙嚇懵了么,總之這樣兩個發揮嚴重失常的演員,把影片攪得一塌糊塗。至於達蒙與福斯特,這兩位自然不用多說,尤其是後者,即使影片爛出翔,表演照樣是奧斯卡級別的。

  好久沒有一部影片能夠讓我吐槽,因為很久沒有這樣一部令人如此失望的影片。其實從質量上來看,影片不見得可以稱得上是爛片,但從期待程度和觀影后的對比來看,落差基本有一座珠穆朗瑪那麼高了。在拍完《第九區》之後,高枕功勞簿的導演自己在跟自己下一盤很大的棋,但似乎,最後把自己給將死了。

  極樂空間影評(三)

  一直對科幻片很感興趣, 因為從這裡可以窺見未來,可以看到很多牛叉的想象變為現實。

  關於未來,科幻片們大致有兩種設想:一種是科技發達帶來的美好未來,像《銀翼殺手》《全面回憶》《雲圖》里,高聳入雲的大樓,穿梭其間的各種交通工具,跨越半球的極速列車,以及智慧程度極高的機器人、生化人等;另一種是隨着人口增長、環境惡化對未來的絕望想象,像《後天》《2012》《機器人總動員》、《第九區》,經常可以看見荒涼的地表,疾苦的人類,惡劣的自然災害等等。而美好和惡劣兼而有之的也不在少數,像前段的《逆世界》,還有這部將貧富分化到了極致的《極樂空間》。

  可以說這是一次大膽的想象。話說到了公元2159年,地球上的富人們已經撤離地球,“移民”到了與地球遙遙相望的天空之城——極樂空間,這裡別墅林立,設施先進,充滿科技感,同時環境優雅,到處都像花園一樣美麗,公民們享受着獨棟別墅,露天泳池等奢華的“天上人間”生活,最牛叉的是在每戶公民民家裡有一台神奇的“醫療設備”,只要你躺上去做個全身掃描,片刻就能100%清除所有疾病殘缺。有此神器,富人們幾乎可以青春永駐,長生不死了。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富人們遺棄的地球,這裡高樓密布卻殘破空寂,人們像螻蟻一樣簇擁在狹小的片區,掙扎着過活,苦逼的工作,而且隨時都有失業的可能,這裡醫療基建極其惡劣,人民不但受疾病困苦折磨,還要受上層社會支配、管制。地上的人無比嚮往“天上”的生活,更覬視“天上”的醫療裝備,像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冒死攀爬柏林牆的東德人那樣,不顧一切也要搭乘“黑船”偷渡上去。

  這種設定本身問題並不大,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越往下講卻越不靠譜,越不科幻。給我的感覺是:漏洞百出,難圓其說,最終在一次治標不治本的系統重啟中圇吞收尾。

  首先,電影對主人公“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家”的獻身精神表述模稜兩可,使得人物形象不夠個性,缺少含金量。馬特.達蒙飾演的主人公馬克思和其他人一樣,從小對“天空之城”充滿嚮往,還發誓有一天要帶大家一起上去,而電影也故弄玄虛的通過孤兒院的老婆婆預言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有所造化。這給了我們一種天註定要打破格局的暗示。而在現實中因其不幸在工作中受到重劑輻射,生命垂危,於是不想死成為他想上天的動因。接着他找到黑客老大,通過賭命執行任務來換取上天的船票。執行任務沒裝備怎麼行?看海報上的馬特.達蒙,會給我們一種很科技很彪悍的未來戰士印象,沒想到是迫不得已,穿身鑿骨而戴上身的民間武裝。後來他無意中獲取了重啟天空之城的信息,卻以此為籌碼,輾轉通過敵人的飛船獲得上天醫療的機會。這個過程中自救是支撐他頑強戰鬥的主要理由,而最後同步連線時得知一旦重啟系統則生存無望時,此刻電影又不斷閃回他幼時的夢想,生硬烘托出一副大義凌然的感人場面。

  換一個角度,電影有點過分低估一個假釋犯的智商,因為就算他成功獲得了醫治,而他腦中信息一旦交換出去如何能逃得了野獸特工和冷酷國防部長之手?於是電影安排了一系列的變數,先是國防部長暗自政變,然後被變態特工叛逆所殺,最後馬克思在一場大戰中殺死了變態特工,不得已犧牲自己重啟了系統,就這樣以他意想不到的方式實現了兒時的抱負。另外,電影中設置的感情線也顯得太過雞肋,鋪墊了半天,結果是一些不痛不癢的交集,對劇情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其次,縱觀整部影片,你會發現看似先進的極樂空間居然有許多極其低級的,經不起推敲的bug:一是整個城堡居然只是用一套系統,要命的是只掌握在一個企業家手裡,而企業家經常往返於地球和太空,政治家們卻一點不擔心企業家萬一有個閃失影響他們的利益。與其企業家被國防部長利用發動政變,何不自己篡改程序變為太空主宰?這有點太對不起他掌握的信息了。二、浩大的天空之城網絡居然能被地球上的黑客輕易破解,造假身份證也能輕易通過掃描,極樂空間的網絡真就弱到這個份兒上了,還是部長有意放水?再說到極樂空間里的那樣好東西——醫療設備,倘若人類醫療設備有一天真的發展到了這種程度,那真的是重症患者的福音了,可以確保所有公民延年益壽,但問題是“天空之城”的空間和資源畢竟有限,自身能否有效循環尚成問題,如何承載的日益繁衍的有錢人,更如何承載得了系統重啟之後所有的地球人?

  電影本身的模式有點像假釋犯和黑客聯手的一場揭竿起義,打破貧富分化格局,將讓天下人共享資源,特別是最後太空飛船載着無數醫療裝置給所有患病居民醫治的一幕,有那麼點大快人心的意思。但萬能醫療設備只能說是對現代醫療的一次畫餅充饑,眼前的問題解決了,最根本資源與空間引發的生存問題卻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