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形影不離影評

形影不離影評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形影不離影評(一)

  文/芥末杆子

  伍仕賢的《獨自等待》,看過幾遍,周邊朋友老師都說是佳作,我當時就覺得嗯,還好吧!於是七年後的2012年,當我知道這位導演新作《形影不離》面世,還有我的菜吳彥祖的時候,毅然決然地決定好好看幾遍,希望能有真的驚喜。

  先說結果,不是很喜歡,貼近現實的生活化常態,如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婚姻壓力……一切距離我們最近的東西都呈現在熒幕上的時候,作為觀眾實在不好說怎麼拿捏尺度就衡量接下來發生的那一幕幕如此囂張的生活態度和行為,你說呢?

  拿上吊、死亡掙扎作為開頭的電影應該不算少數,但是放在一部近似文藝、喜劇片的開頭又稍顯膩,就如坐到桌前第一盤菜就是紅燒豬蹄一般,不好下嘴表情圖片李越(吳彥祖)的腦海中浮現的都是與生活、工作相關的情形,導演顯然是想通過這般鏡頭敘述李越這段時間精神上的問題,一定是這諸多壓力的集合體。這應該是電影中常說的鋪陳,給觀眾一個合理的借口,讓後面的虛實變得不那麼複雜。

  凱文·史派西賦予的這個角色,不好定位,是吳彥祖內心的一個影子還是他臆想出來的?我是看過兩遍都沒想明白,精神符碼賦予了電影忒多不好解釋的鏡頭和段落,比如小蜻蜓在他視線里的搖擺,比如李越去看心理醫生的橋段,(趙寧宇大師,哎,我就不說什麼了,打醬油打的挺好的說。)突然矛頭變成了他的鄰居和朋友是不存在的,是幻覺,是精神錯亂。

  這幻覺背後的幾個鏡頭,交代的都是老百姓眼皮底下的事,颳了車要訛錢;看不過老闆的德性去扎輪胎(話說去開過幾次劇本討論會,這種橋段時不時在各種劇的中間都會被一幫90后編劇提出來打牙祭,得多好用?)話說現實中誰會把一切壓抑都發泄在這樣驚險囂張的生活中,去扎個輪胎,去砸個車,去扮蜘蛛俠?一切的一切只有在影像世界里才能找一個合理借口詮釋一番。

  從1分開始,這個故事我就看不下去了,李越開始意識到他時間和空間上的錯位,意識到一切幻覺的不可救藥性,意識到他的朋友只是一個虛幻的不存在的自我而已,卻無法控制這種形影不離,這從影像角度上是可以說的通的,虛幻的而已,如果導演想讓受眾不動腦筋理解剩餘的三十分鐘,索性可以黑白和彩色做一區分,然而這片子沒這麼做,就是試圖讓李越帶着大家一起困惑、迷離然後自己解脫。

  終於解脫了,這部片子教育熱愛電影的孩子們:原本是丟失了一個孩子開的頭,結果被天馬行空成精神病患者的英雄情結。多麼現實的開頭都能扯成佛洛依德之類的學說性困惑。

  形影不離影評(二)

  一名任職於一家即將籌備上市的假肢公司的高級工程師,明知公司產品有缺欠還要違心的參與項目當中。另外,感情方面的不和諧也讓自己身陷囹圄痛苦不堪。一日,正當自己躲在屋中準備懸樑自盡了卻悲慘人生之際,卻被一老外鄰居反覆打擾不能順利完成計劃。兩人經過促膝長談,成為莫逆之交,不僅整日形影不離,還發起對社會中各種不公事件的對抗,揭露無良商家的劣記於世。還自製一套HLF(活雷鋒)的行頭行走於高樓大廈的暗夜之中,已然一副拯救於萬民的超級英雄。直到精神崩潰窘態百出,才發現身邊的老外盟友完全是自己想象出來的虛幻人物,只為配合自己肆意妄為的精神發泄。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太多好萊塢式製作的身影,《搏擊俱樂部》、《海扁王》、《保衛者》...或者這根本就是一個好萊塢草根英雄的混合體。也許我們會對這種毫無掩飾的抄襲呲之以鼻不敢苟同,但是,凱文·史派西、吳彥祖和龔蓓這樣的不靠邊組合,又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不得不勾引到我們對其中的貓膩一窺究竟看個明白。

  可以說,此片已經完全遵照好萊塢的商業套路,照本宣科的把美式結構套進中式文化當中。各種必要元素一應俱全,如,超級英雄、不公事物、家庭倫理、精神疾病、懸疑推理,甚至連美式大片中最常見的國旗鏡頭都照搬的有模有樣。最重要的是,導演終於領悟到電影是個神馬東東,怎樣才能恰當的表達出自己對社會的想法和發泄,還能不觸碰敏感話題以防被無情閹割。我們看了好萊塢電影許多年,思密達已經效仿好多年,此片卻是國產影片真正向國際主流邁出實質性第一步的試金石,這都得益於導演伍仕賢多年中外穿梭的各種生活經歷和文化熏陶。希望這次算是為國產電影開了一個好頭,無論如何,敢於嘗試都是值得被鼓勵的一個理由。

  形影不離影評(三)

  很多人知道伍仕賢是因為他的獲獎短片《車四十四》,而很多人喜歡伍仕賢則是因為他的《獨自等待》——那部將青春故事講述得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的電影。極其低產但又才氣過人的導演伍仕賢讓喜歡他的人充滿了期待,但是這部青年才俊蟄伏了多年之後所帶來的新片《形影不離》並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或許在敘事手法和故事題材上頗有新意,但涉及到現實主義層面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無論是關於個人情感還是社會狀態。

  這不是一部“通俗”的電影作品,它註定不是面向所有的電影觀眾的,但我相信影片中的情節一定會讓很多博覽眾影的觀眾發出似曾相識的會心的笑。精神分裂和城市英雄兩個在西方電影中經常出現的電影主題被移植到了本片中,從中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導演身上的西方文化烙印,用極其西方的電影方式來講述中國人的故事,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假如你看過除了《蝙蝠俠》、《超人》之外的另類美式城市英雄電影,諸如《保衛者》和《海扁王》等,那麼本片的某些情節還是會讓你眼前一亮的。一者,我們這個經濟肆意發展而道德卻無底滑坡的社會太需要類似於片中“活雷鋒”這樣的城市英雄;二者,在我們這個社會尚不夠瘋狂尚能保持高尚的時候,無論在官方媒體的宣傳中還是我們的個體認知中,所謂英雄所謂好人,都是以一種“高大全”的形式出現的,這種“高大全”的另外一個名詞解釋就是“死板沉悶”。所以我非常歡迎《形影不離》中“山寨”版的城市英雄的出現,儘管在中國文化背景的電影中出現這樣的情節顯得不倫不類和不真實,但我依然認為這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或許把西方模式的精神分裂和城市英雄元素放置在中國電影故事裡,讓整部電影看起來有點象一個穿越感極強的大雜燴,不符合一般人的欣賞習慣,但我以為這恰恰是本片最大的亮點,最起碼在本片中它完成了電影的基本功能之一——娛樂。

  先鋒性的電影敘事在電影史上一直起着推動和引導電影大發展的重要作用,而中國電影則太缺乏這樣的新鮮血液,鼓勵年輕導演學習西方電影模式是豐富中國電影文化的重要道路之一,寧浩的《瘋狂的石頭》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伍仕賢不是寧浩,但他們的身上一樣都有着熱愛電影的觀眾希望看到的那種才情和開創精神。從這個角度去看,《形影不離》是一部帶着清新之氣的黑色幽默電影。

  然而電影中所涉及到的毒豆腐、假藥、有缺陷的假肢等等社會問題,卻真實地觸及到每天都在“毒假黑”食品藥品中掙扎的中國民眾的心理和情感。我不知道導演是有意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還是只是借這個背景來為他的這部解壓電影尋找人物的行為依據。如果說是前者,那麼《形影不離》所做的僅僅是隔靴搔癢,既無深刻的鞭撻諷刺,又無警醒的吶喊示威,無法真正喚起在這個“有毒的世界”里生存下來的無數中國民眾發自內心的感慨。而如果說是後者,那麼用一個悲催的現實問題來為一個個人情感問題來當陪襯,未免有些大題小做,浪費了一次作者思想表達和電影質量飛躍的絕佳機會。

  影片請來了演技派明星凱文.史派西來扮演李越(吳彥祖)精神分裂后的那個影子“查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中國人在精神“分裂”之後,會出現一個外國模樣的“他者”,或許精神病人的世界是暢遊八荒窮極宇宙的,出現什麼樣的“他者”都是有可能的。這個前提為凱文.史派西的加入提供了絕佳的借口,但無可否認的是凱文.史派西出神入化的表演會讓我們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這個不是第一主角的第一主角身上,吳彥祖長得再帥耍得再酷演技再好也只能無奈地屈居第二。也正是凱文的加入,使得這部充滿懸疑和黑色的影片變得更生動有趣了一些。所以說這是一部充滿了西方元素的中國電影,在此之前,我們在中國很少看到類似的電影,特別是將精神分裂和城市英雄當做電影主要元素的。伍仕賢做了有益有趣的嘗試,至少他在豐富着我們的觀影體驗。

  於是,我們可以回到前面的問題上來,即在追求電影的娛樂功能方面,本片做得很多,以時髦的方式表述了一個時髦的問題——社會壓力——如果“假黑毒”等中國社會當下的現實也算是對中國民眾的壓力的話。但是在進一步深挖社會現實的方面——因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影片已經向這個問題靠攏了——才俊導演做得似乎又遠遠不夠。

  在中國現有的國情之下,導演一旦觸及到和政治有一點牽連的社會現實時,都未免會變得束手束腳。或許我們可以想當然地理解成伍仕賢無法暢快淋漓地表達他想表達的全部,正是這樣的原因使得每當片中李越陷入精神分裂中時,《形影不離》就變得律動和神秘,充滿了生命氣息,而每當回到真實世界時,影片就變得生硬和刻板,掩藏不住的說教意味。

  不過我們仍然希望有一天,中國電影的生命和中國人的生命都變得生動和鮮活起來,就像影片最後李越的生命重現獲得了動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