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無間道觀后感

無間道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無間道觀后感(一)

  《無間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帶有強烈的人文色彩和文學性。判斷一部片子好與壞的標準非常簡單,就是看完以後,有沒有長時間沉浸在情節中走不出來,有沒有為之長吁短嘆。看完《無間道》之後,許久我都仍舊想着這部片子。於是,我簡單地認為,嗯,是的,它很好看。

  陳冠希和劉德華飾演的劉警官(假警察),余文樂和梁朝偉飾演的卧底(真警察),正如所有電影電視一樣,總會有好人和壞人,正義與邪惡作為強烈的矛盾衝突來推動故事的發展,警察的天職,與匪徒之間的情義,兩難取捨的矛盾心結,男性間力量的抗衡,加上蔡琴的《被遺忘的時光》點綴其間,即是我所謂的“人文色彩”。

  善惡,是非,好壞其實都是在一瞬間決定的,並沒有事先的身份設定。不能指着影片中的梁朝偉說“他就是那個好人”,指着劉德華說:“他就是那個壞人了。”我相信,每一種人格,脾性的養成都有其內在的原因。就如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中敘述的一樣:“記得在我不諳世事的年輕時代,父親曾給我過一個忠告,那番話我至今還銘記在心,‘每當你想開口批評別人,’他告訴我,‘千萬別忘了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你的優越條件。”“善惡觀的差異是與生俱來的”。變成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行走在世界中,大概不是單憑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就能選擇的。人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被貼上了某種標籤。要去掉這樣的標籤,可能要為之窮盡一生的努力。

  劉警官(陳冠希,劉德華飾)

  他來自屯村,十幾歲的時候便跟着琛哥(曾志偉飾),做了小馬仔。生來這個世界的時候,家庭已然支離破碎,沒有錢,沒有書念,沒有固有的價值觀,固執地暗戀着瑪麗姐,想要攢錢為她買一塊手錶,這大概就是當初的他最大的夢想。他是香港街頭小到用放大鏡找也找不到的小人物。混跡在人群當中,毫無特色,至多算是一個年輕的混混。

  瑪麗姐讓他混進警界做卧底,他沒有二話,只是因為他喜歡這個女人。沒有野心勃勃,也沒有豪情壯志,只是因為喜歡一個女人,而去做一切會令她開心的事。

  他的人生,不是他自己選擇的。他的人生是由一雙從遠處伸過來的雙手操控着的,他的人生,不過是為了讓某些目的,某些計劃通過的一條便道而已。他沒有構築自己人生的權利。他沒有深入想過“好人壞人”這個複雜的問題。最後的鏡頭,他在天台上對阿仁(梁朝偉,余文樂飾)說:“當時的我,沒的選擇。”

  當時的他,沒的選擇。如果可以選,他會選擇那個更好的人生。也許會好好念書,會謀得一份體面的職業,會有一場不用擔驚受怕被敗露的生活,也許不用到現在還在矛盾着自己的雙面角色。最後,他殺了另一個匪徒卧底,這一刻,他選擇了做一個好人,他選擇了另一種人生。但,當時的他,力量太渺小太微薄,不足以改變任何。

  阿仁(梁朝偉,余文樂飾)

  他是黑幫頭目之子,他想要另一種人生,他想做一個“好人”。於是他讀了警校,立志做一名警察,他要從黑社會勢力中解脫出來。但是,他生來就已經有了標籤,當時的他,沒的選擇。於是他只能被委派做了一名卧底,七八年的卧底生涯,絲毫沒有改變他的信念。“對不起,我是警察。”,我相信他練習這句話不下百遍,只等着真相昭然若揭的那一刻,用最亮的嗓音說出這句話。

  當他終於有一線生機去過他真心想選擇的那個人生時,他在天台說出了“我是警察”這句話,但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功敗垂成,瞬息反轉,劇情的戲劇性張力膨脹到極點。這一點超出了觀眾可以把握的限度,他們沒有猜到這個插曲,卻猜中了這個結局。

  每一種人生,都有滋養它的那片沼澤也好,溫床也好。生命,通過掙扎,固然可以稍加修飾或者改變,但你改變的那一部分卻是別人理所當然擁有的那一部分。你的那個“更好的人生”也許只是別人的那個普通到乏味的人生。這讓人想起網絡上紅極一時的話“我需要費儘力氣,才能看起來像你一樣毫不費力。”

  生而為人,我們都沒有選擇。

  當時的我,沒的選擇,於是我拼了命想要掙脫原來的那種生活,我努力學習,毫不懈怠,以為生活可以因此變得更好。

  當時的我,沒的選擇,於是我擠入了人潮,成為了千萬個“我”中的一個“我”,站在地鐵站或者公交站讀着《每日早報》,睡眠不足7小時,夜夜加班至深夜,以為可以為自己贏得那個“選擇”的權利。

  當時的我,沒的選擇,於是就有了我現在的生活。

  那個更好的人生,大概就因此變成了所謂的“理想”。

  影片的結尾做出了價值判斷,梁朝偉的犧牲帶有美學意義上的悲劇式傷感,劉德華也在道德裁決的意義上具有棄惡從善的可能。他們為了“選擇”他們的那個理想人生,都沒有妥協。梁朝偉用生命成就了他的理想,劉德華用擊斃了另一個同謀來扭轉了他“當時沒的選擇”的局面。

  所以,即使現實是多麼地赤裸裸,血淋淋,也要以此勵志,我們終有一天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那個“更好的人生”。

  無間道觀后感(二)

  今晚看了港片《無間道》,說實話,以前很少看過警匪類的港片,至多也就看過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片和成龍的功夫片,不過這部片子讓我眼前一亮。該片是由劉德華和梁朝偉領銜主演,可謂巨星雲集,並獲得了當年香港的票房冠軍。

  看了這部片子之後,整體感覺這部影片拍的還是非常不錯的。劇情複雜曲折,節奏緊湊,氣氛緊張,而且讓人一直處于思考狀態,看完之後發人思考。該片與其說是警察與黑幫的較量,不如說是兩個男人間的對決—由劉德華扮演的黑幫卧底劉建生和由梁朝偉扮演的警察卧底陳永仁之間的對決。在一次交易失敗后,黑幫老大琛哥(由曾志偉扮演)和警方都開始排查卧底,劉建生趁升任內務部調查卧底這個職位的機會用計將重案組的領導黃警官(由黃秋生扮演)殺死,隨後又和陳永仁“合作”親手將琛哥殺掉,贏得警局裡的人的信任。在兩人的一次見面中,陳永仁意外的發現其實那個卧底就是劉建生,而此時他已經將自己檔案的密碼告訴了劉建生,劉建生狠心的將陳永仁的檔案永久刪除,這樣陳就無法恢復其警察的身份而遭到通緝。不過陳也通過曾經竊聽的劉與黑幫老大的錄音要求與劉交易,但在交易的過程中被劉的一個下屬卻殘忍的將陳殺害,而劉卻能繼續留在警局中……情節可謂環環相扣,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通過分析兩人在該片在影片中的軌跡,讓我對陳永仁心生敬畏和同情,而對劉建生感到不齒。陳永仁本來在黑幫中就過着難熬的生活,但一直恪盡職守,對上司有着深厚的感情,最後卻慘遭殺害。而劉建生卻為著自己的利益,走了一條令人唾棄的道路。他先將自己的“上司”殺害,又為獲取同行的信任,將黑幫老大親手殺死,並在得知自己卧底身份暴露后又將陳逼上絕路,手段可謂毒辣,讓人感到厭惡,但同時也為他的聰明感到佩服。

  從藝術手法上,該片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劉與黑老大搭線時在影院的黑暗和最後陳約劉交易的地點—湛藍天空下的天台進行對比,反襯出兩人的性格,並且影片首尾呼應,引人思考。同時開篇的部分為整部影片埋下了伏筆,作為整部影片的線索,讓人感覺整部影片渾然一體。

  稍顯遺憾的是這部影片的結局,劉依然是一名警察,而陳卻長眠於地下,讓人感覺好人沒有好報……可能是因為還有續集的緣故吧。

  總體感覺,該片是一部經典的影片。

  無間道觀后感(三)

  有人認為,對於倪永孝來說,這樣的結局應該是最好的了。

  的確,身為龍頭黑幫的老大,若故事以其逍遙法外作為結局顯然不太合適;把其關進監獄終身監禁懺悔一輩子又不太符合他的氣場。那麼與其讓他最後終結於其他各種死法,不如倒在自己親弟弟懷中更讓人欣慰些。

  即便絕望、不解與悲涼瞬間佔據了他生命最後的幾秒,對么?

  其實這樣的結局究竟是好是壞屬於見仁見智的問題。我認為的是,倪永孝的死本身就耐人尋味。

  整個《無間道》系列都貫穿着灰色的調調。故事中每一個人都像一支在開始就已經離了弦的箭,控制不了去留與方向,只能按照既定的目標飛去。

  黃志成說,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所以他費盡心思想剷除黑幫。

  韓琛說,他自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最終逼死了阿孝成為了新一代的老大。

  Mary說,做女人很簡單,只要男人好,我做什麼都行,所以她為了自己的男人冒死幹掉了他的老大。

  劉建明的信仰是Mary,於是因為這個女人他走進了無間煉獄。

  陳永仁的信仰是警察,於是就算知道了是黃sir親手殺的他老爸和哥哥,卻仍然為他做着卧底。

  倪永孝也一樣。他的登場就是從找他的親弟弟阿仁開始的。倪坤死了,當時他說,要通知所有的子女。所以,接手老爸幫內的事務和扛起整個家族的重任就成為了他餘下生命的主題。

  於是,當全家都沉浸在喪父的悲傷中時,阿孝第一個站了起來,這個外表溫文爾雅,內心冷靜沉着,狡猾,陰狠的男人,只用了買一包煙的功夫,就讓手底4個老大之前反水的約定瞬間土崩瓦解。

  片中每個人都接受着命運的安排,不曾回頭。不同的是,在行走無間的過程中,阿孝想轉彎了。或許是考慮到家族的未來,他想洗白自己的生意,走上正軌。於是在四年之後的同一天,阿孝刺出了最鋒利的一刀:在昏暗的審訊廳里,證明殺父仇人的錄像帶就放在了黃sir和陸警官的面前,卻直到錶針走到了四年前的同一位置時,他才兵分4路清理了門戶(除了誘殺韓琛),同時,他自己也站在了敵人的心臟面前,完成了最後一擊。

  與4年前一樣,同樣的輕描淡寫,卻是致命一擊!

  然而在這場無間煉獄中,人們何談轉彎呢?黃志成最後殉職了;韓琛被自己的小弟幹掉了;Mary因為自己的男人被撞死了;劉建明掙扎着走出無間,卻甚至精神分裂也沒有如願;陳永仁經過了3個3年的煎熬,最後只能獃獃地望着劉建明的背影。

  所以,阿孝的這場困獸之鬥也註定失敗。當他正無限接近自己的目標,躊躇滿志地去參加勞工體育回歸宴為自己的政協參選鋪平道路時,韓琛回來了,不僅毀了他抬頭的機會,還把他的家人控制在了自己的手裡,又將他拉回了這場無間之旅。

  這一次,阿孝真正爆發了。4年為父報仇,2年光耀門楣,一共6年的精神支柱,頃刻化為烏有。在這間父親生前常光顧的大排檔前,阿孝用槍頂着韓琛的腦袋卻始終猶豫要不要扣動扳機。殺了,泄了心頭憤卻難保自己的家人;不殺,那又能怎麼樣呢?悲憤瞬間在他的體內膨脹起來。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他自己首先倒下了。握着槍的手一甩,宣告失敗。在這一刻,阿孝終於放棄了所有的抵抗,仇人不殺了,家人不救了,經歷了長時間的戰鬥,任憑他平時多麼理智鍥而不捨,這時實在是筋疲力盡了。而他卻始終沒忘記還有一個親人就在身旁,還想再看一眼自己的弟弟阿仁。可是當他翻出阿仁的竊聽器時,我想,真的是萬念俱灰了。

  我始終認為,在這之前,阿孝就已經察覺到阿仁是卧底的事實了。因為當他收拾掉Mary的三個小弟,當著羅繼和阿仁的面說“這次我給你機會,你要不要”后,轉身就把羅繼解決了。所以這句話應該是對阿仁說的。更何況,在殺羅繼前,他是始終看着阿仁的。

  也就是說,阿孝臨死前並不是不經意間發現阿仁的竊聽器的,而是有意地去看一眼,阿仁,我已經不行了,那你是不是還在做卧底,會不會早已改掉來真正幫我。可惜再一次事與願違。當阿孝最後抬眼看阿仁時,眼神間多少帶了些不解與怨恨,彷彿心裡已經問了無數遍“為什麼”卻始終沒說出口。或許在這時,阿孝的世界才真正變成了灰色。然而即便這樣,在他的大腦停止運轉之前,阿孝還是把阿仁的竊聽器又默默地藏好了。

  有人認為阿孝之所以不揭發阿仁,是因為他想讓阿仁繼續做韓琛的卧底伺機報仇。我不認同這個觀點。因為最後阿孝中槍早就沒了戰鬥意志去做這樣的部署。他雖然對外人陰狠,對家人卻始終溫暖。所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只是本能地要確保眼下這唯一一個有可能保住的親人。

  保住了親弟弟,心裡卻還是悲涼的。所以隱約可以看到最後阿孝留了一滴眼淚。這一滴眼淚,卻如傾盆大雨,流出了阿孝最後的感情,為他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在《無間道2》里,有三個情節最精彩。一個是開始時阿孝穩住手下4位大佬,這是阿孝為了家人開始接管父親事務的第一步,是他走向無間的開始;一個是阿孝決定做掉5位大佬,同時自己親自去擊毀自己的殺父仇人,這是他想要走出無間衝破牢籠的開始;最後一個是在大排檔與韓琛對峙最終中槍倒下,這是他失敗后的最後掙扎。而這三點,也勾勒出了阿孝的人生軌跡,進而渲染了他最後的死是多麼得無助和令人嘆惋。

  這樣的結局對於倪永孝來說到底算不算好?這就又回到了文初開始的話題。如前文所說,你始終找不到一個為他救贖的理由,那麼就讓他死在他重視的親人懷裡吧。可是有時事沒有絕對的對錯,人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在一個灰濛濛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推動自己走下去的大多是信念。阿孝為了自己的信念 ——家族和家人,隱忍卻又奮不顧身地行走了6年,卻最後還是倒在了光明的邊緣,這其中的悲涼,誰可以體會呢?



無間道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