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辛亥革命觀后感800

辛亥革命觀后感800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篇一:辛亥革命觀后感800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一場震撼人心,轟轟烈烈的革命,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在100年前,戰爭的硝煙蔓延在各地。革命聯繫的不只是性命,還是命運。今年的紀念辛亥革命的電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讓人們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電影主要記敘了在晚清末年,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後革命黨人先後發動了多次起義,秋瑾等一批革命黨犧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孫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會骨幹,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黃興與徐宗漢,秘密潛入廣州。然而廣州之戰終因人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大批革命骨幹犧牲,黃興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於黃花崗。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和同盟會成員歡欣鼓舞。立即派黃興和徐宗漢趕到武昌,振奮了革命軍士氣。陽夏戰打得異常慘烈、艱難,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最後打敗清廷,孫中山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

  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這部電影展現了100年前的戰爭,讓觀看的觀眾彷彿回到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注重細節與展現,讓觀眾感同身受。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雖然有一大批革命戰士在革命中犧牲,但有些人的死輕於鴻毛,有一些重於泰山。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和平,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愛國之人。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百姓。我們都愛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雖不用效仿孫中山,從一個醫生,變成革命帶領者,國家大總統,但我們的愛國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我們也可以為社會出力,讓祖國美麗。

  革命烈士們,愛國戰士們。你們為群眾獲得幸福,獲得尊嚴。你們用生命保衛國家,平息濃濃的煙火。不管是赫赫有名還是默默無聞的戰士,你們都一樣,都一樣是中國的恩人。

  篇二:辛亥革命觀后感800

  看了《辛亥革命》這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電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時間定格在一九零七年……

  影片一開始便把我引入一位婦女身上,她身戴枷鎖一步一步順着被圍觀群眾開闢的道路中走着。她的步伐鏗鏘有力,頭髮凌亂卻目光堅定……她就是革命同盟會中的一位婦女代表——秋瑾。她邊走邊望着周圍的群眾,尤其是婦女們和剛出生的嬰兒們,她的眼神是同情的,也是憤怒的,但她唯有望着這些無知愚昧的所謂的“大清子民”一聲不吭地走着。此時她已在腦海里交出了一份對“革命”的答卷:革命並非革誰的命,而是為天下所有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當一位清朝官員對她說:“你的兩個孩子快要沒母親了……”而她卻堅定地打斷:“不,是天下的孩子們失去了我一個母親。”那位清朝官員聽完之後嚇壞了,急忙解開枷鎖,並讓檜子手準備。而秋瑾說完,便毅然走上了斷頭台……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這看似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麼的不平凡。因為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的一聲槍響,不僅預示着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滅,這就是辛亥革命的開端。然後,經過各地義士如雨後春筍般激烈的起義之後,光復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光復完畢后,一個嶄新的中華民國從此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在武昌首義前後,影片中無數革命志士為中華民族的新生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令我敬佩。他們那敢於犧牲的獻身精神,熠熠生輝,萬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後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辛亥武昌首義精神,所謂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為“愛國主義精神”、“創新精神”、“獻身精神”和“協作精神”而武昌起義的成功,與湖北革命黨人一呼百應、精誠團結的協作精神是分不開的。

  辛亥革命值得紀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讚揚,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並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職責。

  篇三:辛亥革命觀后感800

  電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溫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艱辛、可歌可泣的歷史。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治,內憂外患下的祖國滿目瘡痍,逐漸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就此屈服,於是,實現民族復興成了幾代人的夢想,無論是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還是走上層革新路線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再到打破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幾十年間,無數有識之士前仆後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鑄就了一部救亡圖存、民族抗爭的中國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後來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形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可以說,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再回到電影中,當目睹年僅32歲的秋瑾英勇就義時,我動容了;廣州起義后,當看到林覺民烈士的遺體被殘忍的敵人拋入水中時,我憤怒了;當聽着起義的號角,相隔百年見證武昌首義的勝利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人之處,莫過於這些革命者很多都來自富足的家庭,他們甘願拋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告別自己的親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今天我們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中上課,而我們能夠享受現代化帶來的幸福生活,試想一下,若沒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歷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照顧好祖國未來的“花朵”。



辛亥革命觀后感800 標籤:辛亥革命 春晚觀后感 100個品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