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4篇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4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一)

  梭於鏡頭之間,願用拙筆一支,記錄豪情滿懷的慷慨赴死,記錄大義凜然的奮不顧身,記錄用生命譜寫下的絢爛……當無邊的黑暗蠶食着中原大地,當腐敗的統治奴役着華夏兒女,當列強的陰謀瀰漫在談笑之間,當疾苦的人民沉睡在麻木之中,有一群人,截然相反,他們高舉革命的大旗,手擎希望的火把,投身革命,奮不顧身,以自身綻放絢麗,亦是甘之如飴。

  秋 瑾:淡然赴死,高潔如白蓮

  青石板上伴隨着鐵鏈劃過刺耳的咣當聲,一位婦人手銬木枷,腳綁鐵鏈,卻毫無懼色,就如同出於淤泥之上的白蓮一般,一路平靜,一路淡然……"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秋瑾始……"明明是壯志凌雲的話語,明明是慷慨激昂的蔑視,但她,只是平靜的敘說,淡然到讓人心疼。是啊,即使是沉重的木枷依舊困不住自由的靈魂,哪怕是堅固的腳鐐依然鎖不住革新的腳步。

  心裡,許是放不下天真可愛的孩子,心裡,許是放不下眷意濃濃的親情……面對滿官的指責,她置個人情思於度外,系國家未來於心中:"我的死是為所有的孩子!"寧靜溫和而令眾人無言以駁。

  秋瑾身處麻木的社會,遭眾人不解,但她依舊堅持自我,起義失敗了,但革命的精神,鼓舞了民族的奮鬥不息。青石板上高潔淡雅如白蓮一般的人消亡了,但她的倩影,永駐在所有人的心中……林覺民:白衣飄袂,傲然如白梅他,僅僅一襲白衣就足以構成殘酷戰爭中最美的一道風景,臉上革命的驕傲足以讓末路之人看不到生還的退路,甚至望而生畏。俠肝義膽,鐵骨錚錚,利落的裝槍上膛,迅捷的瞄準射擊,一舉一動,凌厲中飽含詩意,白衣上點點血色漫延而開,踉蹌的身影凝聚了毫不屈服的意志……這不是翩翩公子的白衣,這不是文人墨客的白衣,這是獨屬於林覺民的白衣,白衣之下,隱藏的是堅韌不拔的革命之志;白衣之下,跳動的是義薄雲天的赤血丹心;白衣之下,燃燒的是奔流不息的民族血脈。

  面冠似玉,肝膽如鐵,心地赤誠如朝陽。即使沉屍於水下,嘴角依舊有淺淺的笑意,此情此景,凄美如畫,可不難讀出其中的深韻。也正是這個人,讓我心疼,卻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革命,看到了他所作的努力,相信了他所相信的一切。

  一個俠骨柔情的男人,用年輕而熱血的生命換取了畢生的信仰,卻留下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自古情義難兩全!

  他們,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綻放出革命的芳華……他們用身軀支撐起黎明前的曙光,他們用生命鋪築出推翻清廷的大道,他們用熱血喚醒了麻木不仁的人民,他們用信念維護了泱泱大國的不屈。他們的生命之花,開得無比凄美,無比震撼。

  我深信,革命的先驅,那年輕的生命,那不屈的靈魂,便是《辛亥革命》中最動人的鏡頭。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二)

  在辛亥革命100年之際,這部電影《辛亥革命》終於以影像史記替觀眾梳理清晰了關於辛亥革命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即1911年到1912年舊曆辛亥年間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先與清廷、后與北洋袁世凱完整的鬥爭經過。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壯烈的出場,他留下的那篇着名的《與妻書》100年來一直被廣為傳誦,我曾有幸見過這位福建青年的手書,筆跡神采飛揚之至。然而內容確實讓人不禁潸然淚下,與妻"吾至愛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矛盾複雜的感情,對妻子的深情、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的責任忍受着悲傷,忍受着無限的不舍,與愛妻永別,獻身於為天下人謀永福的革命事業。其愛情之偉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如此優美的散文家書,情韻濃厚,內涵富澤,怎能令人不愴然涕下!

  正如孫中山所說,參加黃花崗起義的儘是才華橫溢的中國少年英雄;電影至最後也落在林覺民夫人陳意映和孩子身上,父輩們流血犧牲只為換得下一代人能夠過上自由陽光的新生活,這是電影作品里少有的能將大時代、大事件歸一為小家庭、小悲歡的一部,也是意圖用百年前的這宗大事件感化當代人的一種努力。

  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

  整部電影的起首,鑒湖女俠秋瑾毅然赴死的過程已經彰顯創作者的意圖,即想用樸實的生活道理概括那個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革命歷程。

  "這兩個孩子就要失去母親!"

  "我的死是為所有的孩子。"

  她昂起頭,堅決地拒絕官吏的最後通牒,毅然決然走向刑場。沉重的枷鎖根本無力使她低頭,握緊的雙手決不會再向惡勢力松拳,黑壓壓的腳鏈拖在泥濘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卻是義無返顧的。囚鏈一環扣一環,扣得越緊,封建社會的愚昧愈發顯得深不可測。

  兩邊站着的老百姓表情個個太過木訥,正如魯迅那篇《葯》里夏瑜形象的一般。

  "革命是為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溫和寧靜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捧着與兩個兒子的合照,流下兩行清淚不染灰塵。張口深深嘆息,這是母親對你們最後的鐘愛。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在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

  風,吹入你的夢;你,夜裡追着風。這目光熟悉又陌生,無懼、無畏,亦無悔。

  欣喜的是,放眼如今,百姓不再如此木訥!中國人民正團結一心,腳踏實地的走在復興的征途上。世界看得見我們的努力!

  我,是幸福的當代學子,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沒書念,不愁沒有發展的前途。每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地迎風飄揚。我知道,革命前輩們,正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平靜祥和的藍天上愛撫的凝望着我們。我們,必將不辜負戰士們的流血犧牲,不辜負父母用勞動汗水的養育,不辜負共產黨正確的領導方針!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三)

  1911年,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011年上映的電影《辛亥革命》為我們生動還原了這樣一個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氣數將近,內憂外患,時局動蕩,亂世之際,英雄輩出,中華民族面臨著的重大歷史變革。以孫中山為首的仁人志士意識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國,他們組成一個個革命政黨,旨在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  我們能從大銀幕中更好更生動的了解到在這一過程中,無數革命者的流血犧牲,還有更多的革命家站出來與落後的封建體製作鬥爭,終於在武昌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在此期間,黃興、黎元洪、隆裕太后、袁世凱、汪精衛、宋教仁、秋瑾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

  想起辛亥革命,我們回到了一個世紀前,武昌首義的槍聲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隨着各省份的獨立,在孫文的領導下革命最終取得成功。《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很好的描述了當年動蕩的歷史。辛亥革命誕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資產階級萌芽與日益加深帝國主義侵略共存的時代,電影把革命產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革命的意義做了生動細緻的闡述。

  電影以秋瑾就義為起點,以廣州起義、孫文海外遊說募捐、黃興國內領導武昌起義、晚清政府內憂外患、各省獨立解放、孫文就職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等為主線,戰爭、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讓人有夢回過去的感覺,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

  通過之前的學習再加上這部電影的觀看,我覺得關於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有很多。這種種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根源於當時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在教科書中,我們所知道的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的綱領,也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忽視了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是廣大農民的力量,沒有充分依靠群眾來作為革命堅實的根基,使革命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同盟會組織渙散內部派系複雜,起不到革命政黨的領導作用。再加上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真正的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裝。辛亥革命便由此失敗了,雖然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當時還沒能救得了中國,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為中國人民鬥爭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再次,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法令,為以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制定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發了人民的愛過熱情和民族覺醒,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最後,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對推動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鬥爭都有重大影響。其實,不妨說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成功的。

  看完《辛亥革命》,舊中國一幕幕歷史畫面真實展現在眼前,身臨其境,感觸頗深。作為一名大學生,深感到要不斷磨礪自己的心志,奮發圖強。並且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國民來講,無論民族危急時刻,還是和平年代,都應該始終對這個國家抱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榮譽感。

  回首過去,放眼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銘記那些革命先驅。我堅信,它的精神和歷史使命將無止境的延續下去,並默默地指導我們一直前行。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四)

  辛亥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一場震撼人心,轟轟烈烈的革命,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在100年前,戰爭的硝煙蔓延在各地。革命聯繫的不只是性命,還是命運。今年的紀念辛亥革命的電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讓人們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電影主要記敘了在晚清末年,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後革命黨人先後發動了多次起義,秋瑾等一批革命黨犧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孫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會骨幹,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黃興與徐宗漢,秘密潛入廣州。然而廣州之戰終因人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大批革命骨幹犧牲,黃興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於黃花崗。武昌起義成功,孫中山和同盟會成員歡欣鼓舞。立即派黃興和徐宗漢趕到武昌,振奮了革命軍士氣。陽夏戰打得異常慘烈、艱難,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最後打敗清廷,孫中山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結束了兩千八百年的封建統治;寫下了人類社會民主主義的新篇章!

  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這部電影展現了100年前的戰爭,讓觀看的觀眾彷彿回到辛亥革命。這部電影注重細節與展現,讓觀眾感同身受。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雖然有一大批革命戰士在革命中犧牲,但有些人的死輕於鴻毛,有一些重於泰山。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和平,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愛國之人。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百姓。我們都愛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雖不用效仿孫中山,從一個醫生,變成革命帶領者,國家大總統,但我們的愛國可以轟轟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我們也可以為社會出力,讓祖國美麗。

  革命烈士們,愛國戰士們。你們為群眾獲得幸福,獲得尊嚴。你們用生命保衛國家,平息濃濃的煙火。不管是赫赫有名還是默默無聞的戰士,你們都一樣,都一樣是中國的恩人。精選2015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



辛亥革命電影觀后感4篇 標籤:辛亥革命 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