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看見讀後感1500字

看見讀後感1500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看見讀後感

  寬容是因為理解,理解是因為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是因為深刻認識,深刻認識則基於看見。很多時候,不理解和偏見產生的根源就在於沒有客觀的看見。

  正如胡適所說,自由而不獨立,終將是奴隸。這樣只會成為“主流觀點”“大眾看法”的附庸,不免落得人云亦云。所謂偏見的形成,多來自於盲從和不假思索的相信。不思考就相信任何一種說法,都是“奴隸”的行為,只是成為了觀點的附庸而非觀點的持有者。更可怕的“奴隸”行為是接受了社會施與我們的,潛移默化形成的傳統觀點,比如要尊老愛幼,比如要保護弱者,比如同性戀是錯誤的噁心的,比如女性不婚則意味着人生不完整等等。社會賦予我們的觀點有對有錯,而我們應該在有獨立思考能力之後一一拷問自己內心已有的價值判斷,一一甄別,去推翻,圖重建。社會輿論的可怕之處在於培養了我們的條件反射,我們自己卻沒有意識到。比如一提到同性戀,我們就有不認同感,卻尚未經過大腦思考。這就是偏見。

  在看書中的同性戀章節之間,我一直也不認同同性戀,甚至帶有厭惡的情緒,條件反射地判斷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看完之後我才真正的開始理解。沒有深入認識,通過道聽途說而形成的偏見是可怕的,尤其是當我們自己深以為然毫不懷疑時。事實上,我常常在想,在中國,在外面振臂高呼民主自由的背後,源動力也許並非獨立意志,而是盲從。

  某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告訴我他是同性戀。事後想想,他告訴我之前是有掙扎有糾結的,並非是因為他不認同自己,只是他怕我不理解,他怕失去一個朋友。告訴的原因是因為信任,或者說希望可以相互更加理解。那天晚上的我們聊天聊了七個小時,起初我沒有問任何問題,雖然心裡有很多對他的好奇,但是我本能地覺得任何打探、好奇的行為都是窺私的表現,那是對他的不尊重。所以我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過了一會,他主動問我,難道你沒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嗎?我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他認真的回答道,如果你心裡有問題卻不問,就不能真正的理解我們,不理解我們,就不會真正的接受和認可我們。這樣我才放下了所有的顧忌,開始肆無忌憚地問。我才真正的明白,他所經歷的痛苦和折磨。從剛開始發現的不認同自己,認為自己是孤獨的,和這個世界都不一樣的,到慢慢地發現這個圈子,慢慢地接納和認可自己,他在心靈成長之路上比我們遭受了更多的磨難,也正因為此他才一度告訴我說,他的自我認同感比我想象的要高的多。

  回想起來,後來的對話變得格外的放鬆,是因為彼此都理解使然。我一直都非常非常感謝他,是他真正的讓我了解了一個圈子,讓我對這個世界多了非常多的認識。我一直以為自己經歷的事情很多,思考的很多,似乎很成熟,和他對比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強大的心靈和不可動搖的自我認同感其實來源於生活賦予的折磨。事後我就在想,雖然他一開始經歷了很長的沒法自我認同的過程,但是最後他們這些少數人聚在一起,反而有更深的歸屬感,因為都有一個共同的性取向。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大多數人來說,共同的性取向並不能帶來絲毫的凝聚力,因為這樣的人太多了,難道這不是我們的悲哀么?!

  所有的偏見都是因為不了解或者不思考,也源於一經被告知便毫不猶豫地傳播。這種不獨立的自由逐漸讓偏見加深。仍記得某個同學曾振振有詞地向我引用某段微博上廣為流傳的言論,言之鑿鑿的確信表情歷歷在目,可他卻從未深入思考過那條微博所蘊含的思想,只是做了觀點的附庸而毫不自知。在這種情景下言論自由終將淪落為少數人的話語權,我們甚至還會洋洋自得地認為自己有思想,殊不知自己腦子裡僅有的那些思想也是被別人控制了的。我們看到別人抱怨不自由不民主,看到別人引用的具有針對性的片面材料,看到了那種反抗聲音,我們便不加思索的將此納入我們的思想中,一遍遍地,這個變成了我們的潛意識。我們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自己心繫國家發展,自己關心社會民生,殊不知我們早已成為媒介的奴隸。

  抱怨,是發現問題的方式,或者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前進的動力。但是一味的抱怨,一位清華的老師說,是沒有將自己看做國家主人的行為。試圖站在主人公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很多事情是可以被理解的,偏見也就不存在了,這就是看見的意義。



看見讀後感1500字 標籤:春晚觀后感 100個品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