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雪落大地悄無聲

雪落大地悄無聲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雪落大地悄無聲

  福建省浦城縣文體局——甘躍華

  看到平台上的大雪人一寸一寸地消瘦下去,女兒的眼中竟開出了兩朵亮晶晶的淚花。

  對於我們這個閩北山城來說,下雪委實算不上什麼稀罕事,雖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恢宏壯景與這塊大地無緣,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的清新意境卻每每變為鮮靈靈的現實。依稀記得,孩提時代,每年總得下幾場鋪天蓋地的大雪。其時,大街小巷總被厚厚的積雪捂了個嚴嚴實實。那積雪,有如剛剛彈好的棉被,潔白得令人眼花,鬆軟得使人心跳,並蘊藏着一種可觸可感的鵝絨一般的質感,輕輕一腳踏上去,人們彷彿置身於朵朵白雲上。

  然而近些年,老天爺不知怎麼的,一下變得慳吝了起來,每年的隆冬臘月,要麼漫不經心地灑幾粒雪霰,要麼輕描淡寫地飄幾朵雪花,惹得女兒對張打油滿肚子的憤慨,說他的打油詩“江上一籠統,井中一窟隆。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是吹大牛。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純樸善良的閩北人對雪有着一種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感情。每逢下雪,邀朋喚友去賞雪景、拍雪照自不必說,孩子們哈着縷縷熱氣,用凍成紅蘿蔔似的小手去堆“雪佛子”(閩北人對堆雪人的俗稱)更是樂此不疲。不少人家還要將幾個擦洗得透亮的玻璃瓶,盛上最潔凈的白雪,用塑料薄膜封好口,小心翼翼地置於閑鋪底下。到了第二年的盛夏,取出來喝上幾口,用以驅暑氣。除了這種獨特的感情,我們閩北人對雪還有着獨特的體驗與理解。這種體驗與理解積累繁衍幾千年,似乎已成了山區文化中一項別具一格的內涵。

  在寒氣肆虐的冬季,倘若有幾天氣候反常,溫度陡然上升,那就預示着大雪即將來臨了。這種現象,我們閩北人俗稱為“炒雪”。果不其然,一二天後,氣溫急劇下降,天空先是飄起了煩人的牛毛細雨,不多久,牛毛細雨就被“滴噠”作響的雪霰所替代。接下去,一朵又一朵雪花就像被特製的裁剪機裁剪過的白雲,瀟瀟洒灑從天而落了。在我的記憶中,白天的雪儘管下得挺大挺猛,但一落到地上卻很快消融化為清水。晚上則全然不同。頭天晚上,蜷縮在被窩裡,任雪霰粒節奏明快地在鋪滿青瓦的屋頂上盡情“叮咚、叮咚”地彈奏,任寒風聲嘶力竭地敲打着玻璃窗,朦朧中沉沉入睡。第二天清晨,“下雪了!”“雪封路了!”一聲聲滿帶驚喜的呼喊聲將人們從夢鄉中喚醒。於是匆匆穿衣下床,衝出房門,爬向高處。立時,但見天地渾然一體,四野靜悄悄一片。在這蒼蒼茫茫的白色面前,人們屏住呼吸,盡情享受着一種難得的超脫。因而,在閩北有下雪“白天不積晚上積”之說。“下雪不冷融雪冷”,這也是我們閩北人對雪的一種體驗。說實在的,下雪的天氣並非不冷,“下雪不冷”應該指的是人心不冷,感覺不冷。那一朵朵晶瑩剔透的雪花給人遐思,也給人帶來某種驚喜與亢奮,在這種心境的支配下,寒冷幾乎被忘卻、被驅除。“融雪冷”應該指的也是一種感覺。象徵純潔、象徵美好的雪一點一滴化去,就像美好的事物一步步離我們遠去。如是,心情上的沉重、情感上的不舍自然導致了感覺上的寒冷。

  今年正月初五,起床後天氣挺好的,沒風,也沒雨。吃過早飯後,不知不覺中,鵝毛大雪卻悄然飄下了。這雪,一下而不肯停,並且每一朵雪花落到地上彷彿立時生了根一樣,一朵朵生了根的雪花相擁、相抱、相連、相粘,須臾間,大地便鋪上了一層薄薄的白毯子。雪一直下到傍晚時分才漸漸止住。其時,屋頂上的積雪已近一尺。

  白天的雪積得這麼快、這麼厚,對於閩北大地來說實屬罕見,難道說人世間在變革,天宮裡也變了革了么?不然,為何這場雪下得這般奇特?

  平生第一次見到如此大雪的女兒,興奮得不得了。專門拿出一個花塑料碗。冒着大雪去裝雪,裝了一些雪后,津津有味地一口一口地吃着。奶奶見此情狀,一臉緊張,趕忙阻止:“不敢吃,不敢吃,吃了會肚子疼的。”我說:“沒關係,吃吧。”看到我支持她,女兒一吐紅紅的小舌頭,示威似地朝奶奶一笑,又吃了一大口雪。我以為,品嘗雪,實際上也是品嘗一種生活、一種人生。

  “爸,你到大門口那兒要跳過去。”看到我有事要出門,女兒一臉嚴肅地交待。“為什麼?”我好生不解。“大門口那片雪好漂亮。你不要踩壞了。”

  是的,美好的東西是不應該輕易毀壞的,尤其不該輕易毀壞的是孩子們心中的那種純真和潔凈。於是,我就像一個聽說的大孩子,立在大門的門檻上,一步跳出了幾米遠,完好地保護了一大片純潔。

  “天公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變成雨。雪變雨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下雨。”這首打油詩據傳是古代一位老秀才的即興之作。看來,這位老秀才也真是酸得可以。下雨、下雪豈是能夠隨便替換的么?不過,這位老秀才的可愛之處似乎還是有的,他的可愛就是道出了一個既淺顯又深奧的道理:那些繁文縟節以及若干人為的不必要的麻煩確實應該隨着時代的變更而加以廢除,以還世界一個像雪一樣的真真實實、純純潔潔的空間。

  (郵政編碼:353400)



雪落大地悄無聲 標籤:唐山大地震